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里,全国多个城市遭受“雾霾”侵袭,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度也是直线上升。车内空间作为人们日常使用较为频繁的独立空间之一,自然而然也引起了广大车主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随着消费者对于车内空气安全意识逐渐提高,有效降低车内空气污染物,已成为各大车企在推出新车时最为有效的卖点之一。然网通社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市面上虽然已有不少厂家推出了具有车内净化功能的车型,但其中的科技含量和实际效果有着很大的差异,真正拥有空气质量监控和净化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凤毛麟角。
车内空气质量成健康最大隐形杀手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沃尔沃车内空气质量体验家庭日活动上,儿童保健专家余高妍女士对于空气对于健康特别是儿童健康发育的问题进行了讲解:“一个成年人一天要呼吸2万多次,吸入空气1万升,约等于13.6公斤,婴幼儿和儿童因为新陈代谢快,每公斤体重吸入空气的量比成人更多,加之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各系统发育都不完善,所以对于不利环境的反应较成人更为敏感。”此外,她还强调:“目前公认在空气污染物中颗粒物(包括PM10、PM2.5、TSP)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最为显著,室内和车内空气污染也以颗粒物为主。”
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2.5μm以下的颗粒物很容易进入呼吸系统,直接损害支气管、肺泡,干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继而进入血液系统,直接损害心脏、血管,进一步影响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研究表明,PM10和PM2.5与哮喘发病率呈现正相关,与成人和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住院人数增加呈现正相关,与呼吸系统疾病的日死亡人数亦有明显相关性。PM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涉及炎症、氧化应激、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以及自主调节异常等多项机制,可影响心率、心律、血压、血管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车内空气质量尚无强制法规 凸显车企责任意识
在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方面,大多数车企均是“半路出家”。由于近期消费者关注的方向以车内空气质量方面最为热切,许多车企纷纷采取加装空气净化器或者空调带有花粉过滤等功能作为新车的卖点。通过分析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在业内专家看来远远不止于外部空气流入所致,更多时候是由车辆内饰材料释放有害物质而造成车内空气二次污染。因此,真正要做到车内空气质量的清洁健康环保,空气质量检测、空气净化和车内饰采用环保材料三大要要素缺一不可。
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尚未出台相应的强制性标准,在201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由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也只是将车内空气污染程度进行了限值的设定,仅供汽车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各相关方参照使用,最终并未形成强制性的标准。许多业内专家表示:由于缺乏标准,对于责任界定无法明确,所以在生产车辆时主要还是体现各企业的责任意识。
总结:现如今,消费者在购车时不仅仅关注车辆的舒适性、操控性以及车辆本身的安全性,对于车内空气污染这样“隐形杀手”也悄然成为消费者购车时重要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