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中全会提出要放宽投资准入,有关车企合资股比的争论再起。全会召开后不久,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近期相关部门将加快推动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进一步放开钢铁、化工、汽车等一般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在2月18日召开的2013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肖春泉表示,关于合资股比的问题,特别是汽车方面。咱们都清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行了新的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主管部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认真研究落实——相比于商务部,工信部的态度更加暧昧难明。官方对于三中全会精神的解读,以及模棱两可的表态,引发市场对合资股比是否放开的激烈争论。中汽协秘书长董扬坚决反对放开车企合资股比。他认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放开合资股比不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自主品牌的培育。尤其在当前,国内车企基本上是利用合资反哺自主品牌,如果合资企业由外资控股,中方得到的利润比例,与合资企业输送的技术骨干力量,都会受到更大的限制。不过,身处一线的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对此表达异议。他认为,合资股比完全可以放开,而且30年前就应该放开。产业政策一味保护国内汽车工业,不仅不会让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反而会不断削弱本土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合资股比是否放开在舆论上存在很大分歧,但在实践中,“红线”已经开始模糊。去年11月,北汽集团和戴勒姆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明确戴姆勒将入股北汽股份12%的股权,并在重组后的合资企业北京奔驰中持股49%。通过这种曲线形式,戴勒姆实际持有北汽奔驰的权益已经超过50%。如果这一战略合作最终获批,将成为汽车业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的第一案。此外,由于国家对汽车零部件产业没有股比限制,绝大部分合资企业的外资股东可以通过采购外资独资零部件公司的产品,或进口零部件的方式,来转移合资企业的利润,股比限制早已“名存实亡”。从各方面看,车企合资股比是否放开还将继续引发争论。但在中央提出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背景下,这条红线已经出现了松动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