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期的Anbound汽车竞争情报中曾经提及过,从2008年开始,自主品牌向上走的攻势开始明显。奇瑞、吉利、比亚迪等等品牌纷纷发布多个高档品牌,推出中高档和高档车型。这是自主品牌“向上走”战略的开始,而主要发力点集中在轿车市场。
随后的市场销量业绩表明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向上走”战略并未取得成功,非但没有顺利突破“十万元天花板”,相反合资品牌在轿车市场上步步紧逼,将产品线一再下移。而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自主品牌或许将“向上走”的突破口转向了SUV市场。
有资料显示,2014年自主品牌有近十款定位高端的SUV将先后上市,其中包括延迟上市的哈弗H8、长安CS75、比亚迪S7、福田U201等车型。哈弗H8虽然由于存在发动机调校较为保守、制动距离过长等8项问题延迟了上市时间,但突破20万元的定价无疑已经成为自主品牌向SUV高端领域拓路的先行者。而一向以低价取胜的众泰汽车也在去年年底推出了旗下首款高端SUV——T600。
与之相反,合资品牌在SUV市场还是实施产品线下沉策略。随着别克昂科拉、长安福特翼搏看准时机进入小型SUV市场,丰田、本田、马自达也对这一细分市场有所计划,而东风标致2008、雪佛兰创酷、现代IX25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以往SUV市场上,小型SUV车型并不多,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细分市场,而合资品牌在这一市场的排兵布局,显然是为了抢占新的市场份额。
自主品牌在SUV市场上执著“向上走”并不是毫无道理之举。一直以来,自主品牌车企都希望提高品牌溢价能力,尤其是在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自主品牌车型的低价优势渐失。提高品牌溢价能力,能够在成本高企的环境下,保证产品能有销量业绩和盈利空间。但是通过车型“向上走”并不等于品牌“向上走”,如果企业缺乏足够的积累或实力来生产、推广更高级别的车型,那么贸贸然的车型“向上走”可能给企业带来不佳的销售业绩以及高昂的研发、推广成本。之前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向上走”成绩不佳,重要原因就是自主品牌难有一款质量过硬的车型。
此轮自主品牌在中高端SUV市场的地位和之前在轿车市场的类似,高端SUV市场销量排行前几名的多为合资品牌,如大众途观、丰田RAV4、本田CR-V等。数据显示,今年1-2月,美系汽车品牌在中高端SUV市场销量实现了4.02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88.6%;日系汽车品牌在摆脱了日系风波后也在今年前两个月实现了43.8%的增长;但自主品牌在中高端SUV领域却仅仅交出-2.5%的跌幅答卷。
在SUV市场实现突破的关键和轿车市场一样,即需要一款受消费者认可的车型,这有待于持续的市场观察。但值得注意的是,和轿车市场不同,自主品牌在紧凑型SUV领域已取得较不错的成绩,和合资品牌一样,在小型SUV市场都缺乏相应的产品。此次合资品牌绕过自主品牌的强项,直接将市场下沉到小型SUV。如果自主品牌没有相应的行动或者布局,如果未来向上突围失利,则有可能面临产品线上下挤压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