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北京现代第四工厂的选址问题产生了一系列“乌龙”事件。有说法称,这也是中外双方第一次在选址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被公开化。汽车企业的工厂选址问题,往往和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北京现代第四工厂的选址迷局正体现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对于北京现代而言,现有产能已经不能够满足其发展的需求。目前现代汽车坐落在北京市郊的三家工厂,其现有年总生产能力为105万辆。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现代汽车占据中国乘用车市场6.8%份额,销量达103万辆,和现有的产能持平。为了完成未来市场销量增长的目标,显然是需要进一步提高产能的。
从去年开始被媒体频频曝出的各路消息来看,第四工厂选址风向是“走出北京”。按照之前的传闻,西部地区的重庆和西安都曾列入考虑名单中。目前,中国的几大汽车生产基地已然成形。从北到南,依次是以长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武汉以及周边地区、重庆成都等西南地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北京现代在北京已有三家工厂,出于开拓南方市场的目的,选择在重庆等汽车生产已具有一定积累的地方建厂也有足够的道理。这种市场拓展的方式,和大众、通用在中国市场的策略类似。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对周边零部件配套的基础,当地熟练工人的供应,当地以及周边市场的容量前景等因素的考量之外,地方政府的态度也是汽车工厂选址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地方政府会为了吸引汽车企业的投资,提出非常优惠的土地、财税政策,另一方面既有汽车企业的地方政府,会希望企业的新增投资尽量留在本地。
在此次北京现代第四工厂选址过程中,重庆市政府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为了迎接现代汽车入驻,重庆市政府已经将规划工作提前做完。重庆市两江新区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现代汽车的这座新厂如果最终落户重庆,投资额将为9.2648亿美元,预计2016年于两江新区鱼产,年设计产能30万辆。当地的出租车公司还签订了1000辆伊兰特轿车的购买协议,而在此之前,重庆出租车市场完全被长安系的“天语”和“志翔”两款车型占据。
在北京市政府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官方表态,但是传闻称存在第四工厂顺义基地方案。此外,京津冀一体化的推动,也给北京市在北京现代第四工厂的选址上提供了更多的设想空间。有分析称,北京汽车在河北黄骅经济开发区建设汽车产业园区,即是北京汽车产业调整向河北倾斜的战略考虑。因此,未来不排除北京现代汽车将生产基地落户河北的设想成真。事实上,北京市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一直较为重视,在2010年也曾吸引到长安汽车集团在京设立生产中高端车型的房山工厂。北京现代的中方股东是北汽集团,作为地方国企,不能完全无视地方政府的态度。
由于两地政府对汽车产业都有想法,北京现代第四工厂的选址或许进入了“拔河赛”。而法律上来讲,第四工厂的选择确实存在一定变数空间。据悉,和重庆市政府签订协议的是韩国现代集团,而非北京现代公司。因为按照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现代汽车集团没有资格独立在中国建设整车生产基地,现代集团在中国的汽车整车生产必须通过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北京现代来完成。不仅如此,有说法称,双方签署的只是战略合作协议,而非更具法律效力的投资协议,其性质就相当于一个合作备忘录。
综合信息可见,虽然重庆市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但北京现代的第四工厂最终花落谁家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地方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博弈,也体现了汽车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布局,或许还将持续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