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18项车检新政出台,包括9月1日起试行非营运小汽车6年内免检措施。综合分析后,安邦(ANBOUBD)汽车竞争情报研究人员认为,该措施或将进一步巩固中国汽车市场换车需求周期,有助于汽车企业预测未来市场走势。
5月16日,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2014年9月1日起,试行6年以内的非营运轿车和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面包车、7座及7座以上车辆除外)免检制度。在此期间,每2年提供交强险凭证、车船税纳税或免征证明后,直接向公安交管部门申领检验标志。
按照现行规则制度,新车在六年内每两年检验一次,六年后每年都需要上线检验。以往验车的一般流程:交押金、填表——环保外观检查、签字——发动机工况检测——领取环保标志——查询违章——查外观——上线检测——有不合格的地方调修、复检——总检签字——结账——领取检字。汽车年检繁琐耗时,已是常态。赶上春节前、“十一”、“五一”的买车高峰,也刚好是这一阶段买车的车主们扎堆年检的高峰,大清早去检测线排队,也未必能当天检完。而按照新规定,除了降低车主年检成本外,还将省去不少麻烦。
按照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消费习惯,一般私家车的换车周期是4-8年不等,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这一周期在不断的缩短。尤其是一线城市对汽车牌照的限制,进一步缩短了私人消费者的换车周期。上述使用周期恰好和非营运小汽车6年内免检措施的时间期限是一致的。基于此,或许可以说随着该项规则的实施,消费者或因避免第六年开始的每年一次的验车频次带来的不变,而选择在第五年或第六年换车。
按照《意见》规定,对于2010年9月1日(含)之后注册登记的私家小汽车,可以享受免检政策;2010年8月31日之前注册登记的私家小汽车,仍执行原检验规定。这意味着受影响的是2010年9月以后销售的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4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表示要鼓励汽车私人消费后,中国汽车市场消费逐渐由集团消费转向私人消费,汽车市场规模开始扩大。而2009年、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一方面和当时的汽车产业振兴政策相关;另一方面也是2004年、2005年的首次购车消费者处于使用周期的尾端,政策刺激进一步激发了换车需求。
而此次免检措施的实施时间范围恰好以2010年为起点,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这将有助于中国汽车市场在2016年-2020年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之后,未来市场需求能否保持一个可持续的释放成为了令人担心的问题。随着生产产能的快速扩张,如果没有相应的市场需求支撑,企业的生存将成为难题。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换车周期习惯,6年免检措施若能稳定实施,或将进一步巩固这种需求习惯。而这一需求周期长度也和车型的生命周期大致相符,同时换车消费行为也和消费者需求升级、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密切相关。把握了这一点,或许有助于汽车企业设计规划未来的车型战略、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