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武汉、苏州、西安等地均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明确各地方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补贴标准等。新能源汽车产业或将引来地方鼓励政策密集出台期,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环境带来正面影响。
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24日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而在此前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在密集出台,5月19日,武汉、西安、江苏省(南京、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等6个市作为一个整体区域纳入国家推广城市范围)相继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5月20日,上海市政府宣布《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正式落地;同一天,安徽省在即将审议的《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细则。5月26日,天津市科技委透露,天津市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争取近期出台。
汇总上述地方政策可见,强化补贴和改善使用环境是政策的重点。
就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经验看,售价高昂、基础设施建设——这几乎是全国推广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最主要两个核心问题。一方面导致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购置环节成本偏高;另一方面带来配套设施不足导致使用不够便捷。而在目前的政策中,购车补贴、免收相应费用和汽车租赁等,目的是降低消费者“触电”成本,而建设充电桩等计划,显然是为了大幅改善消费者的使用环境。
从最初对厂商补贴,到对消费者直接补贴,再到目前的鼓励政策进一步细化,可见政府层面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路在逐步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去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中遇到的问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领导层对新能源汽车地位的表态,此轮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政策出台期还将延续。更何况在2013年9月发布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中已经明确点出了希望能立即“响应号召”的示范地区,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细颗粒物治理任务较重的区域。基于上述因素,预计还将有地方政府推出相应的政策,尤其是面临大气环境治理压力的地方政府。
总体而言,近期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非常看重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补贴政策的出台,或有望改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为新能源汽车实现商业化铺垫条件。但目前的政策执行效果还有待检验,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还存在产品可靠性、地方壁垒的问题需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