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俄罗斯都是中国车企的主要出口国,虽然也曾遭遇挫折,但仍然逆势上扬。如今,俄罗斯市场仍然表现欠佳,但在中俄经贸关系进一步升级的背景下,中国车企看到了机遇,也及时抓住了机遇。
一汽、长城、奇瑞、力帆、比亚迪等企业已经相继进入。今年4月份,江淮、华晨进入俄罗斯市场销售汽车,成为俄罗斯车市的中国新参与者;在亚信峰会的见证下,华泰和俄罗斯德尔维斯公司签署了11亿美元的合作协议,长城汽车与俄罗斯图拉州政府签订了汽车投资项目的合作协议,将独资投入32亿美元建立涵盖四大生产工艺的整车制造厂。
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
2013年,中国品牌占俄罗斯市场份额仅为3.8%;一些专家和相关人士认为,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在2014年可能会达到7.5%,而在2015年时进一步上升至10%。到2016年时,则中国汽车可能占据12.5%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也有相关人士表示,中国汽车未来在俄罗斯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可能会反而下降。在2014年俄罗斯汽车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汽车的市场份额甚至可能非常显著的减少降至2.6%,在2015年进一步降至2.5%,而2016年则可能回落至1.9%。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成功因素
俄罗斯一家分析机构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上的成功因素,首先被认为是价格优势(5分打分制中获得了4.75分);其次是中国汽车的质量在不断改善(5分打分制中获得了4.23分);第三是中国汽车具有时尚的外观设计(5分打分制中获得了3.78分);然后,分别是基础配置丰富(5分打分制中获得了3.67分)、经销商工作效率提高和经销网点扩大(5分打分制中获得了3.56分)、良好车辆测试结果建立起品牌形象(5分打分制中获得了3.48分)、对经销商提供优惠合作条件(5分打分制中获得了3.41分)、运用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手段(5分打分制中获得了3.05分)以及产品线丰富(5分打分制中获得了2.88分)。
其他方面的较差评价,体现在备件供应问题(5分打分制中获得了4.18分)、技术维护水平低(5分打分制中获得了4.12分)、经销网络弱(5分打分制中获得了4.10分)、服务水平低(5分打分制中获得了4.02分)等。
俄罗斯车市呈现三大变化
SUV销量火爆、两厢车需求疲弱、豪华车增幅较大,这是2014年来俄罗斯汽车市场所表现出的三大变化。
自2014年以来,SUV的销量占到了俄罗斯外国品牌总销量的42%,预计2015年,俄罗斯汽车市场上外资品牌的全部销量将有50%是SUV。
中国的长城哈弗、力帆X60、奇瑞瑞虎都在俄罗斯汽车市场上表现不俗,纳智捷7、海马S7、比亚迪S6、吉利帝豪X7、长安CS35、江淮S5、华晨V5以及一汽奔腾X80等SUV也已经或即将进入俄罗斯汽车市场。
在俄罗斯车市,两厢车型继续失去人气,不能与在俄罗斯境内组装的三厢轿车竞争,而将退出俄罗斯汽车市场,变为主要以三厢车型打天下。
俄罗斯专家认为,不同于欧洲汽车市场上大量消费者购买两厢车型作为简单的代步工具,俄罗斯消费者相对来说对两厢车型并不太感兴趣,因为他们感觉开着这种车型似乎没有面子。因此,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说,首先向俄罗斯市场上投放三厢轿车,而不是首先导入两厢车型。
占据俄罗斯豪华汽车市场主导地位的是德国三大品牌,中国车企在豪华车领域没有发言权。
竞争激烈需合理规划
机遇面前,中国自主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在俄罗斯市场,中国自主品牌的份额仍然很小,德系三大品牌早在当地有了比较成熟的布局,并且,随着雷诺-日产将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企业伏尔加集团纳入囊中,日产在当地扩张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
另一方面,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几乎全部以组装厂的形式存在,本土化生产几乎没有,这种形式制约了中国自主品牌的长远发展。
以此次华泰合作对象德尔维斯公司来说,这家公司为进入俄罗斯的多家汽车产品提供代工厂,他们统一进行组装和生产,这种开放性的代工厂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车企的风险,但却不利于中国车企的长远发展。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布局还太谨慎,缺少长远规划。
中国车企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核心是要实现产品本土化生产,这也更符合中国车企的长期利益,中国车企应建立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立足本土化生产和服务。我们不能过于乐观地估计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形势,但中国车企抓住友好合作的机遇,推进其在俄业务的做法是可取的。接下来中国车企要做的就是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中,苦练内功,提升中国车企体系建设能力和品牌形象,争取在俄罗斯有更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