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外资不断入侵 国内零部件市场岌岌可危
发布时间:2014-06-19 14:11:23

  从近几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不难看出,外资在中国零部件市场上进行渗透垄断的趋势已日渐清晰,或直接独资建厂或吃掉中方股份由合资变为独资,本土零部件企业面临的危机日益严重。

  外资垄断已成趋势

  近几年来,外资零部件企业不断收购中方企业成为独资公司的事件时有发生。比如2010年博世汽车部件(南京)有限公司合资双方完成股权转换,合资公司成为博世全资子公司;2013年雷米国际收购中方持有的雷米电机湖北有限公司49%股份,实现对合资公司的完全控股等。这充分说明外资入侵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形式发生了转变,由最初的以合资形式打入中国市场转变为将合资企业变为独资或者直接独资的形式。

  目前,以博世、德尔福、大陆、佛吉亚为首的四大集团在中国的独资企业数量已多于其合资企业数量。合资公司变独资公司及直接建立独资公司已成为外资入侵国内汽车市场的一种趋势。

  相关行业专家表示:“经过多年合资之后,中方在技术、质量管控、团队运营等专业化管理方面慢慢空心化,对合资公司的价值越来越弱;而外方的本地化经验逐渐成熟,也就没有合资的必要性,因此必然会出现合资变独资的现象。”

  多种因素致国内零部件企业处于弱势

  外资寻求合资看重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一旦占领市场、奠定行业地位,中方就没有利用价值可以弃之,并不会真正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技术提升和自主创新。也许有些绝对,但却是不争的事实,合资公司实现双赢或中方获利的例子少之又少。

  通过合资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与外资竞争中尚且败下阵来,正面应战更是一直屈于下风。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不论是研发和技术还是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都不如国外零部件大集团;虽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蒸蒸日上,但关键的、核心的汽车零部件技术都掌握在外资手中,自主品牌发展仍举步维艰。

  国内零部件企业要发展必须有可供发挥的市场,但目前却没有这样的机会。相关行业专家表示:“有品牌整车企业对零部件行业外资入侵的现象表现出一种麻木的状态,甚至直接表示不会给国内零部件企业配套的机会,因为采用国内的产品需要做长时间的匹配试验,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匹配成功后汽车可能面临淘汰的风险,成本太高且毫无经济效益,因此,这些都导致外资入侵愈演愈烈,国内零部件企业毫无招架之力,又如何发展壮大。”

  各行业间协同合作 突破重围

  目前,外资不断入侵国内零部件市场这个趋势势不可挡。因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对于合资股比和独资从一开始就没有重视和限制。虽然零部件行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后果和严重性,单纯靠零部件企业本身无法阻挡,很大层面需要国家政策或其他手段加以控制,从各方面扶持本土零部件企业,提升与外资对抗的生命力。

  另外,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外资入侵。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有那么多汽车零部件企业,一旦联合起来将形成难以想象的力量。

  当然,这种合力不单单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还要在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形成。市场是零部件企业发挥的舞台,因此整车企业要给国内零部件企业提供合作的机会。只有零-零之间、整-零之间都形成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合作,这种合力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突破外资重围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