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两会中汽车产业重点话题解读
发布时间:2015-03-11 14:20:25

    3月3日,五年一届的全国“两会”如期开幕。一年一度的两会,来自全国数十名的汽车产业的代表,带来了各自的提案议案,为汽车产业下一步的发展出谋划策。与往年一样,有关汽车的话题再度成为了今年两会中的热点,除了像新能源这样老生常谈的话题之外,限购限行、出租车体制改革、低速电动车准入等谏言也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限购限行、治堵管理,建议打造完善交通体系。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形成了与城市道路承载能力的矛盾。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杭州、贵阳、天津、深圳等城市已先后出台限行和限购政策。部分两会代表认为,汽车限行和限购政策虽拥有简单、便利、易操作、见效快等特点,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代表建议通过完善城市规划和道路交通相关法制配套法制规范,指导城市建设和道路交通硬件设施建设,科学分配城市资源。同时,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决策协同和保障机制,加大对智能化交通的研发投入和广泛应用,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实现道路资源的高效利用。并且,创新交通管理组织模式,成立组织多部门协同运作的交通综合管理办公室,建立多部门联手整治交通秩序的长效机制。
    二、出租车体制改革 ,打破垄断。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力量正在推动着汽车附带行业的发展,包括出租车行业。出租车行业的种种矛盾均缘于“数量管制”制度,出租车牌照是行政特许下的行业垄断资源。为此,部分两会代表建议推动出租车体制改革。打破出租车牌照的垄断管理,建立市场化的出租车运行体制,并要将出租车的运营主导权全部交还给市场、将出租车的配置交还给市场。同时,应该直接向符合准入的一线城市司机开放出租车运营权,绕过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而直接向政府缴纳运营费用和公共资源占用费。
    三、打车软件与专车的规范性管理。而在呼吁深化出租车改革之外,针对互联网的“专车”模式也成热议话题。部分两会代表认为,“专车”模式是一种出行方式的创新,在市场经济中,如果取消特许经营,对出租车行业没有任何影响,双方都是平等竞争的。因此,这种新型的业态也是对我们国家传统的出租汽车行业的垄断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还有代表提出,对目前各种专车服务的税收盲区提出了意见,打车软件以及专车等服务也应纳入征税范围之内。
    四、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议案和提案仍为主流话题。特别是在空气污染和能源紧缺日益严重的大环境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部分两会代表建议,在政策层面给予新能源车更为有力的支持。同时,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包括支持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传统电力供应央企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中石化、中石油等传统汽车能源供应央企参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应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法规保障其权益,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力度,减免税收。还有代表提出,国家应通过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首先经过深混和插混技术,最终过渡到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解决当下的雾霾问题。
    五、加快为低速电动车产业“正名”。目前,在我国部分三四线城市或者一线二线城市城乡结合部,低速电动车已经呈现井喷式发展。按现行政策规定,而低速电动车不属于符合国家政策的可上路汽车,无法对驾驶者进行管理。低速电动车生产标准设定、路权、管理一系列的问题都始终悬而未决。反观在汽车发达市场,低速车辆是允许上路。部分两会代表建议,应尽快出台行业准入办法,对具有汽车生产资质、产品通过检测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实行准入管理。建议将低速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低速电动汽车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包括车辆生产、检测、保险、上路管理等多个环节。在道路资源和安全可控范围内,将低速电动车纳入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体系,除高速公路和限行道路外,所有乡村公路和城镇的部分道路应向低速电动汽车开放。车辆可采用专用明显标志的车牌便于识别,驾照可考虑使用C4/C5驾照。 
    另外,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汽车业相关的内容,共有十项摘要如下:1、大力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3、推广新能源汽车,淘汰黄标车;4、深化国企的国资改革;5、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6、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7、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8、全国高速ETC联网;9、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10、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