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自主零部件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15-04-02 15:26:38

    随着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领域最大的蛋糕。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迎来爆发期。
  根据权威机构预测,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预计在未来五年里实现每年20%以上的增长。在新车需求继续推动乘用车销量的同时,售后市场将会成为零部件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从目前来看,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潜力巨大,但本土零部件企业却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境地。现阶段汽车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几乎绝大多数为外商合资或独资零部件企业垄断,中国零部件企出路在何方,成为眼下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现状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也实现了较快发展。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372万辆和2349万辆,同比增长7.26%和6.86%,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据统计,中国零部件产业产值规模在2013年已达到30237亿元,产业规模非常大。
  我国巨大的整车消费市场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进入中国。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湖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等几大板块,整个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部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实力大幅提升,出现了一些在细分市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零部件企业总数超过1万家(规模企业不到6000家)。其中,外资背景企业(独资45%,中外合资55%)占规模企业数的20%,但其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其中,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市场份额不足30%,其中90%的产品集中于中低端,且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而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市场份额高达90%。在发动机管理系统(包括电喷)、ABS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高达95%和90%以上。
  当前,我国零部件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规模效应,致使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廉价劳动力成本及资源成本,不掌握高端产品技术,缺乏研发能力。调查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目前只占销售收入的1.4%,远低于跨国公司5%的平均水平。由于研发水平低,也没有形成品牌,只能亦步亦趋地模仿别人的产品生产,导致国内零部件企业市场失位、失声,易受整车企业左右。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的挑战
  1、我国品牌汽车零部件品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品牌零部件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中国品牌零部件质量水平与外资企业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仍停留在粗放式的传统管理生产方式阶段,缺乏对工艺系统研究和持续改进,过程控制能力不足,质量不稳定,产品一致性差,很难形成高质量的产品。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发展,除了拼产品技术创新,更要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功夫。
  行业发展,标准法规先行,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法规近年来不断完善,让人们看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希望。2014年出台的多项利好政策也在有力推动汽车零部件发展。2014年9月,十部委会签发布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将有效限制主机厂滥用支配地位的行为,打破现有售后零配件价格体系,真正为消费者带来实惠,为汽车维修业的规范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0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与此同时,五部委发布《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11月,财政部发布取消汽车轮胎等四产品消费税,将进一步增强消费税引导生产和消费、促进节能减排、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12月,《轮胎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办法》具体方案形成,此轮胎业准入对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规范行业发展,能起到较好的规范作用,有助于行业龙头做大做强。
  2、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
  产品技术实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国外零部件企业的实力来自于巨额的研发投入和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国内企业在这方面一直有所欠缺。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普遍采用“来图加工”的模式,即汽车厂商将产品数据和图样提供给供应商,后者按照图样进行生产制造。多数企业没有完全产品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市场大多为中、低端,高端很少;在汽车电子电控技术方面,尤其涉及动力系统、油耗、排放、安全等电控零部件方面技术落后,部分领域空白。面对未来汽车能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以及节能、环保、安全要求的日益严格,要求零部件企业不仅拥有基本的开发能力,还应拥有超前技术开发能力。为此,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将受到更大考验。
  但随着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零部件企业逐渐加大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涌现出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如缸内直喷技术、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双离合变速器技术等,近几年涡轮增压技术也得到不断提升。
  3、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有待加强
  中国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竞争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品牌整车企业培养、带动零部件企业共同发展能力有待提升。零部件企业也存在开发能力、质量与成本控制能力不够,加之部分零部件企业追求短期效益,与整车企业长期合作的意识不强等,对双方的合作产生消极影响。这就需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企业国际化。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要主动地、有战略地、有规划地、有策略地走出去。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着眼国际市场,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整车、零部件实施协同推进发展战略,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
  行业各方观点
  王秉刚:自主零部件发展缺少民族合力
  目前,整车企业在利用中资零部件企业的低价位与外资或合资零部件厂商压价的同时,并没有积极扶持中资零部件企业。具体表现在缺少民族合力,这点不如韩国和日本。整车企业发展应带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如果汽车零部件产品不过关,整车的水平也将受到影响,整个产业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当前,汽车电子等很多核心技术依赖国外企业,其中发动机电控系统最为典型。实际上,所谓整车自主,但其核心技术与核心价值仍然依赖国外,如长城汽车自主开发生产的发动机2/3核心部件来自外资或合资企业。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国际社会有变动,我国汽车产业将有面临很大的风险。因此,汽车及零部件技术长期依赖国外的局面不打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必然受限于人,自主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及产品竞争力等问题得不到解决,汽车强国只是虚幻之梦。因此,国家应出台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信戴卡王柏祥:提案老生常谈 希望加大改革力度
  汽车产业链非常长,涉及到的行业也很广,它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综合体现。自主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与其提“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设立汽车零部件创新专项扶持资金等常规建议,不如对整车、零部件及相关基础工业进行全局规划,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去设计和制定自主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政策。王柏祥认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要学习韩国的做法,政府及国人都要保护和支持民族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这样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才有希望。
  全国工商联把《关于提升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竞争力的提案》上报两会非常好,但其中的建议基本上都是老生常谈,只说现象并没有深刻触及到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如果有中国足球那样的改革力度,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会有更多机会。
  亚新科倪威:希望政府发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要改变中国汽车零部件现状需要国家层面的认知并积极采取有效的落地行动。其实在中国,商会、协会、联合会等协会组织,多数充当产业发展的外围观察员和评论员。研发投入不足依然是现阶段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短板,未来想要打入国际整车厂配套市场,加大研发投入是必行之路。但作为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本身而言,没有改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的能力。因此,只有政府有能力打通上下、调动各方资源,从而才能促进自主汽车零部件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叶盛基:整车企业要“拉一把”自主零部件企业
  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的健康发展不是一个简单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离不开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没有强大的自主零部件品牌,就不会有强势的自主整车品牌。
  目前国家对汽车零部件的扶持基本没有。叶盛基认为,应该鼓励整车企业多采用自主汽车零部件。经过多年发展,自主汽车零部件已有一定的基础,希望整车企业能够“拉一把”。当然,国家在政策上应给予一定的倾斜,比如整车企业采用了自主汽车零部件,在其研发费用上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增强整车企业的积极性;对于能够采购自主零部件企业生产的关键及核心零部件的整车企业,国家应给予特别支持。
  法士特王茸:持续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对于一家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如何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最核心的还是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首先,要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其次,自主零部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第三,在本行业拥有一定的产品竞争力,保持自身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做到这三点,才能保持自主品牌企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全国工商联对促进汽车零部件行业健康发展提出的建议
  一是促进“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构建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技术创新链条。
  二是设立汽车零部件创新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鼓励民族汽车整车企业与零部件生产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配套应用,不断推动国产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技术创新,提升本土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的竞争力,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
  三是明确政府采购国产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具体比例,特别是要推动国有控股的公交(客运)公司积极使用更多高性价比的国产零部件产品,支持国产汽车零部件的市场发展。
  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在协调整车厂家和零部件企业关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整车厂家和零部件企业合理的利润分配协商机制,推动双方在技术研发等领域更紧密的合作。
  五是由行业商(协)会积极组织搭建适合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避免不同企业间重复建设和恶性低端竞争,实现本土自主汽车零部件行业共同发展。
  结语
  当前,中国汽车工业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建设汽车强国将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必须实现转型升级才有出路。为引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尽快研究和确定零部件未来发展方向,制定零部件产业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到2025年,建立完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形成基本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基本实现中国零部件产业由制造向创造的战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