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邦信息
整零关系一直是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两者应该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矛盾在外资企业之间并不突出,主要是在本土企业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尤其是当汽车市场萎缩时,矛盾就更突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外资品牌进入我国汽车市场带来的是成熟产品,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大多是长期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既建立在产品技术相互依赖的基础上,也建立在质量和成本的高度信任上。目前虽然也有本土零部件企业进入外资品牌的配套体系,在质量和成本上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但涉及关键零部件的不多,更鲜有在技术上深度合作的。而我国本土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之间一般都不具备这种关系。所谓战略合作关系,就是在产品技术、质量和成本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相互依赖和信任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技术关系。如果零部件在产品技术上都达不到整车企业的要求,质量和成本就无从谈起。实践证明,以技术为纽带建立起来的整零关系一定是长久、稳定、平等和相互尊重的。
目前,我国本土企业整零关系的重要度通常表现在价格上,价格谈不拢随时解除关系。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零部件的技术一般化(易复制)、质量同质化,整车可选择的目标多,从而使零部件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行业价格战也难以避免。由此可见,在整零关系中,技术关系是最重要的。零部件企业首先要具备满足整车技术要求的研发能力,拥有不易复制的产品技术,掌握使整车达到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节油、排放、安全等各方面技术。如果零部件企业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掌握主动权,让整车企业对自己有所依赖,难以离开。所以,建立技术关系是改善整零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另外,也可以把整零关系看成用户和生产商的关系。从产业链来看,双方是上下游的关系,下游是上游的用户,零部件相对于自己的上游供应商也是用户。满足用户要求是天经地义的,否则产品就没有市场,所以零部件企业要以整车企业为中心,根据整车企业的需求研发新产品,安排生产规模,切不可闭门造车、自说自话。
目前,我国本土企业大规模生产乘用车的时间还不长,整车和零部件发展都处于跟随学习阶段,在技术上缺乏深入合作、相互支撑的实力和基础,双方关系不协调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由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阶段决定的。近年来,经过学习、实践和摸索,我国整车和零部件在技术上都有了很大提高,部分整车企业具备了一定的正向设计开发产品的能力,零部件企业也能根据整车要求开发、改进产品,整零之间开始了技术对话,为双方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整零关系也一样。随着本土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在技术上深入合作,相信未来双方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