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邦信息
12月10日,雾锁京城的现象再度重现,北京市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截至目前,环保部完成了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源解析工作,并且表示,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石家庄、南京市燃煤、天津、上海、宁波是扬尘、流动源和工业生产。环保部这次发布的结果,基本坐实了汽车尾气的“罪名”。北京全市范围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中小学、幼儿园停课。分析认为,严重雾霾事件对国内汽车产业将造成不小影响。
环保部的调查,将几个城市的雾霾主因归罪于汽车尾气,这会加大北京、杭州、广州、深圳几个城市限制购买燃油车的力度。当然,限购只是针对未销售车辆,至于已购车辆,则不单单再是现在限行这么简单。各个城市还会加大汽车使用的限制力度,如限行基础上开征交通拥堵费等,由此汽车使用环境会更加收紧。资料显示,12月13日,北京交通委明确表示,2016年将研究试点征收拥堵费,针对小客车、机动车实施更加严格的限行措施,通过停车综合治理等措施缓解拥堵。初步估计,北京不久会出台征收拥堵费的相关政策。但就征收拥堵费是否有效,接下来从几个方面分析:
1.造成城市拥堵,并不单只是私家车,还有公务车、出租车以及公交车。如果除公交车、出租车、特种车辆、合法的残疾人车辆外,其他一切车辆才要收取交通拥堵费,未必会改善交通拥堵。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公务用车达到了70余万辆,占北京市机动车总量的17.5%,而且基本集中在市区。
2.全球有些国家已征收拥堵费,短期会有效,但从长远来看,结果也没能如愿。据伦敦市政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征收拥堵费政策实行后,进入收费区的车辆减少了21%,相当于每天减少7万辆车。但时间久了,拥堵的情况又开始严重,甚至出现“越收越堵”的尴尬现实。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伦敦已收取了8亿英镑的费用。2007年,在伦敦平均每行进1公里要等待2.27分钟,而在2003年2月,也只要2.3分钟。行政费用花费掉了拥堵费收入的一大部分,用于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费用却被削减。伦敦市政府近期宣布,可能会在年底对“交通拥堵费”收费标准和收费区域进行调整。
3.提升居民“环保人人有责、绿色出行”意识很重要。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征收拥堵费对改善交通或许起不了多大作用。该研究中心针对人们的出行规律调查显示,乘公交车出行者占20%,骑非机动车者占48%,步行者占20%,采用其他方式出行者仅占12%左右。还有,香港不征收拥堵费,可昂贵的养车费用和便捷的公共交通形成鲜明对比,居民多地铁出行。
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汽车是刚需,汽车服务更是刚需。比如,消费者买了新车,需要清洗、美容、装饰、维修、保险、信贷等服务。据统计数据,从2012到2015年7月,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从2012年2490亿开始,逐年递增约1000亿,至今达7660亿,预计今年年底将接近8000亿。可见,汽车后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只有消费者购车,汽车的后市场才能谈发展,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旦购车、用车得到限制,将直接导致汽车后服务业的萎缩,对整个汽车行业发展实为不利。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也迫使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车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
新能源车能否进入免征名单,有待关注。能确定的是,新能源车免征拥堵费,那将是有代价的,国家和地方对新能源车的财政补贴将进一步降低。同时,新能源车或许不再可以享受上牌方面的照顾。假如北京新能源车要和普通车一样参与摇号,那会进一步打击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但是,如果新能源车免征拥堵费后,旧有的优惠政策又没有取消,那新能源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不低于传统汽车,充电和续航里程的焦虑会被抵消掉。
实际上,今年以来,北京地区对于新能源车的推广开始出现倾斜,由原来的“重补贴”转向“重政策”。据了解,在今年10月最新一次新能源汽车指标配置当中,个人指标申请并最终获得指标的数量达到17150个,创下去年以来的新高。更有甚者,部分品牌一车难求,有用燃油车指标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现象。在政府、企业补贴下降的背景下,市民们购车成本相比于去年同期将增加3-5万元,但消费者自发购买热情已经替代了原先补贴的刺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0.69万辆,同比增长3倍;1-10月全国累计销售17.11万辆,同比增长2.9倍。这都与国家对新能源车出台的限行、取消摇号、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车船税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此预料,今后的汽车政策会向新能源车进一步倾斜。
综合认为,由于雾霾影响面积很大,因此上述政策估计不是北京一个城市,而是多个城市,这就造成政策的影响面会扩大,未来国家将相继在相关城市出台限购、征收拥堵费、新能源车优惠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