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智能汽车市场在中国兑现还为时尚早
发布时间:2016-01-15 00:00:00

来源:安邦信息

 在传统汽车市场进入低速发展时,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吸引了市场的眼光,其中,智能汽车及衍生市场是个焦点。

17日,2016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韦加斯拉开帷幕。此次展会预计将吸引超过16万人次参观,并有近3万件新品在展会上发布。在今年的CES上,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备受关注。其中,无人驾驶成为引爆全场的焦点。近年来,智能产品开始形成一种技术体系,智能操控系统已逐渐从家电产品延伸至汽车领域。相对于人工驾驶,自动驾驶对路径、路况、车流、车距等动态因素更有把握,有望减少在事故诱因中占绝大多数的人为操作失误。由于价值链的转换,大数据取代了马力,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将完全被颠覆。

 尽管无人驾驶汽车尚未实现量产,但研发领域的竞争早已如火如荼。由于从传统汽车到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启动与技术开发略显艰难和漫长,传统汽车制造商纷纷“借力”技术类企业寻找发展的快捷路径。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研究报告预测,2035年前,全球将有1800万辆汽车拥有部分无人驾驶功能,1200万辆汽车成为完全无人驾驶汽车,而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

 通用汽车公司14日宣布,将出资5亿美元入股美国打车平台LYFT,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订车系统,用户通过手机应用程序预订无人驾驶汽车将可能成为现实。这是美国汽车制造企业迄今为止对技术类企业最大一笔投资。而无人驾驶汽车的第一阶段的大规模应用,很可能会出现在共享打车平台上。此前,雷诺-日产联盟宣布计划在2018年前推出能在高速公路上实现无人驾驶的汽车,并将于未来五年推出10部具有半自动或全自动无人驾驶功能的汽车。CES展会期间,宝马、大众、福特等大型汽车厂商都将召开重量级发布会,其中不少涉及自动驾驶系统。此外,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正在与苹果公司商谈联手。韩国现代起亚、日本丰田等公司都已经开始在美国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甚至一贯极为保守的福特都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和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百度的自动驾驶项目已于日前完成路测。乐视汽车与FARADAY FUTURE联合打造的首款概念车FF ZERO 1CES开幕前夜正式亮相。北汽、广汽、上汽、长安、比亚迪等汽车厂商也已经投入无人驾驶汽车开发领域多年。目前,全球有18家企业涉足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既包括奔驰、宝马、奥迪、丰田等传统汽车厂商,也包括谷歌等互联网巨头。麦肯锡研报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汽车领域的发展方向,未来三年内,全球主流汽车制造商均会进入这一领域,具有技术实力的科技公司也会选择进入。

 不过,目前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国外厂商仍有明显差距。以今年的CES为例,4119家参展商中,共有1300多家来自中国,在数量上营造了一种中国创造全面崛起的错觉。但这些展商所带来的产品多数仍然停留在硬件和表层软件上的改动上,对比国外厂商核心技术上的诸多突破,以及新技术在新产品研发上的应用前景,中国市场的创新能力立现匮乏。

 除了创新不足外,智能汽车在中国到底有多大的市场?这个市场何时能够成熟?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国内机构此前预计,中国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如果考虑到庞大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则有望突破万亿。但这种诱人的展望能否兑现,还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外界着眼于中国市场,总是盯着中国的人口规模大,因此潜在市场很大。但不要忘了,中国过多的人口也带来了稠密的城市化,虽然中国修建了大量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但中国的汽车使用环境和道路拥堵状况日益严重,传统汽车使用成本也会持续增加。然而,这并不必然带来智能汽车的市场扩张,智能汽车的市场可能更多表现为传统汽车的智能化,而不是新的智能汽车对传统汽车市场的替代。

 未来型的智能汽车在中国也会指示未来的产业方向,但成为一个全新的市场增长点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