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补贴退出,中国新能源的未来之路该如何走
发布时间:2016-02-03 00:00:00

来源:汽车头条

  当不痛不痒的限排措施已经难以应付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巴黎气候大会在罗生门般的节能减排迷雾中应运而生。系列国际性的呼吁,也倒逼着中国汽车向低碳、节能转型。
 “
有形之手的神助攻
  率先扛起大旗的是国家政策。20139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在2013-2015年,对纯电续航里程大于等于150km小于250km的纯电动乘用车每辆补助5万元,对车长大于等于6m小于8m的纯电动客车每辆补助30万元。
  基于消费补贴,国家对于消费者采购新能源汽车还免去了购置税。不仅如此,除了国家层面的资金的补贴之外,各个地方也给出了相应的补贴以及扶持措施。其补贴也基本上是与中央补助标准1:1配套。
  至于各个地方扶持措施,更是因地制宜,例如在摇号难的北京,对于新能源汽车就给出了独立摇号的政策,在今年还将名额从去年的3万提升到了6万个。这在一定程度上加码了摇号摇中的几率。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新能源还直接不用参与摇号。
  当然,这些政策的有形之手主要还是针对于中国自主品牌。这可以说是地方性的保护政策。这种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国外新能源车企入华后对中国车市的冲击。
  “
一拥而上有量而缺质
  这也促使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传统车企开始迎合政策打造小排量的汽车,与此同时还将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汽车的打造作为未来工作的一个分支。例如,长安、北汽、比亚迪等,他们都将新能源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来打造,并试图通过这些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在新的细分市场抢占更多的份额。
  除了传统车企外,想在政策之下分得一杯羹的还有互联网车企。众所周知的如苹果、乐视、蔚来、小米、小鹏、游侠、等的陆续加入造车阵营,而且目标都是电动车。有业内人士曾分析说道,为什么是电动车,一方面与国家政策目前的利好导向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电动车的打造比传统汽车似乎要更简单一些。
  这也造就了在政策红利的驱动下,许多企业为了趋利开始造假硬凑新能源。有媒体报道,有一些汽车改装厂为了骗取国家的补贴,拆掉发动机和油箱,换上电池和电机通过简易改装来制造电动车然后转手卖给租赁公司。再者还有些已经获得补贴的,通过拆下电池重复利用以再次申请补贴。
  这样以骗取补助为目的去打造电动车事件的发生。一方面当然是受高昂补贴的引诱,另一方面则也反映出了由于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太过于急切的问题,只是花了大量金钱来扶持,并认为有才是硬道理,而忽略了其本身在审核环节上的漏洞。这让本来是利好的政策红利也随之蒙上了迷雾。
  政策红利 是
  日前,在 123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表示,2017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较2016年下降20%20192020年下降40%。而在2020年以后国家的补贴政策将完全退出。
  这也意味着在今年之后国家政策上的扶持也会慢慢弱化。中国自主品牌也将真正的独立起来。对此,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表示:政府补贴和扶持可以快速启动市场,但是不会让用户喜欢上电动车。我们还要看到一些利用政策的红利,不顾用户体验,推出了一些产品,其实会极大的伤害这个行业。
  众所周知,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三电问题是重中之重。许多国外车企需要花上大量时间去研发打造。而在稍纵即逝补贴政策下的中国车企,只有抓紧时间研发生产才能把握住这一市场红利,因为大家心知肚明的是:晚了政策或许就没有了。
  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以爆发式的增长,全年收官总产量达到了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对于未来,有些车企还放出了成十倍的销量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里就能发展如此之快,这也难免让人产生疑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做大的同时真的也做强了吗?
  其中最关键的当初续航里程问题,以及充电桩的配备问题。在去年下半年,科技部曾发表《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该规划表示,到2015年底计划应建成40万个充电桩。具体建成的数量科技部并未公布,但是据其他媒体的走访调查得知,就北京而言,目前有大量的充电桩是建成后未被启用的,而且其站点的布局也存在明显差异。
  这就造就了新能源汽车的有而无,但是对标国际上比较知名的电动车企而言,在续航里程上、充电桩的配备以及收费价格上,就要做得更加成熟一些。
  对此,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张勇认为,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能永远靠政府的补贴持续下去。他以北汽新能源为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链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规模经济效应的逐步呈现,我们不可能永远让国家补贴下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要靠国家政策的扶持,更要依托自身的实力。需要我们这些做新能源汽车的人争口气,不断推动产品进步。我认为这是一个行业的发展规律。
  事实上,由于过度依赖于政府的补贴,中国新能源车企近两年来在温室中过得太过安逸。而此次,补贴退出对于中国的新能源未来的发展而言,其实并非坏事,它将让中国新能源汽车面对更多外部的竞争压力。而参与与国外优秀车企的平等竞争,也将产生鲶鱼效应它或将倒逼中国新能源进行全面的改革以及技术升级,在之外,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