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新能源汽车“内循环”发展方式风险大
发布时间:2016-05-13 00:00:00

来源:安邦信息

国家政策的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投资热情。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产业园,特别是一些城市的高新区‘十三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都是重点发展的方向。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下半年,全国各地建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就已经达到十余个,且这一势头在2015年得到进一步加速。这些产业园项目投资数额都比较庞大,从十几亿到上百亿不等。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孙逢春认为:目前国内的新能源生产企业呈现出散小低的特点,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新能源生产企业,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汽车产业园。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有很多新能源产业方向的投资是为了盘活当地的僵尸企业和过剩产能。此前,中国各类车辆生产企业有1300多家;其中,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2012年下半年,国家开始逐步推行汽车生产企业市场退出机制。而新能源补贴政策为地方政府找到了保留这些企业的新方式。业内分析,在目前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车没有实现市场化。各地的新能源汽车投入,最终的消费流向更多的是公交、物流以及专用车领域,基本上都属于本地投入、本地消化。这种“内循环”的方式引发了诸如新能源汽车骗补、整车质量差、技术含量低、安全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未来,随着国家和地方补贴政策的逐渐退坡,这种大范围、非理性的投资所导致的弊病将会进一步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