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其中首次确认了我国汽车产能过剩现象,国家发改委将在半个月后出台具体的调整方案。
之前,发改委官员曾在不同公开场合表示: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现象已经在产生。但业界对此一直有争议。国务院此次通知的出台,则意味着“盖棺定论”,一场汽车产业调整将不可避免。
通知指出,所有新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现有企业跨产品类别的生产投资项目,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还要满足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产品的条件;现有企业异地建厂,还必须满足产销量达到批准产能80%以上的要求。
据介绍,目前《通知》还只是一个框架文件,未来几日,发改委还将单独发文列出调控细节。这次的措施比2004年发布的新汽车产业政策还要严格,将影响现有企业的投资方向及规模。
2004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汽车业准入门槛提高为新建汽车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20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将大量想进入汽车业的民营资本挡在门外。
《通知》指出,经过2004年的调整,总体上看,过度投资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汽车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和企业仍在这些领域继续上新的项目,生产能力大于需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目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后果已经显现,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亏损增加,必须下决心抓紧解决。
公开资料显示,32家国内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十一五”规划设想,未来5年中国将有800万辆汽车在计划建设中。预计到2010年,汽车产能将达到180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是1000万辆。
从销售情况来看,今年中国国产汽车销售量将超过500万辆。初步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消费将达1000万辆,产需差异相当大。据介绍,2005年汽车产量近800万辆,而销量只有570万辆,已经过剩230万辆。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