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的汽车消费投诉居高不下,而产品质量问题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第一焦点。
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汽车专业办公室统计,今年1月至6月,申城汽车消费投诉的受理量达到146件。这些投诉共涉及13个汽车品牌的18种车型,其中既有售价超过200万元的宝马汽车,也有售价不到4万元的吉利汽车。
而在汽车消费投诉中,产品质量问题所占的比重最高,达到37%。消费者投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汽车发动机漏油、刹车系统失灵、自动熄火、变速箱损坏、支架断裂、玻璃发生自爆等。个别汽车经销商甚至将旧车进行整修后,冒充新车卖给消费者。
上海市消保委汽车专业办公室负责人刘金宝表示,目前,汽车消费的投诉量居高不下,但此类投诉的调解处理难度却很高。一般汽车企业的售后服务承诺是,当汽车出现性能故障时,厂家只负责维修,几乎不涉及换车、退车等,而维修质量差、重复修理等现象时常发生。
据悉,上海市消保委汽车专业办公室正尝试推广“汽车消费维权联系卡”,通过“一车一卡一号”、建立消费者反馈信息数据库等方法,督促企业提高汽车消费投诉的解决效率。
浙江省消费投诉热点:汽车投诉“高烧”不退
新华网杭州7月13日专电(记者屈凌燕)浙江省消费者协会12日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全省消费投诉热点,汽车质量、汽车维修仍是上半年消费者投诉的热点,投诉量同比增长20.83%。
汽车类投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质量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转向、制动系统失控,紧急状况下安全气囊未打开,发动机故障,油箱漏油,密封不严,开关失灵等。二是“返修车”销售问题,经营者刻意隐瞒产品的真实信息,将修理过的汽车销售给消费者。三是维修质量没有保障,有的修理厂设备差、维修人员资质低,送修车经多次修理仍不能从根本上排除故障;有的修理厂使用劣质或假冒零配件;维修收费标准混乱,价格差别大。四是检测难题困扰消费者。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