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美国伊顿公司和艾里逊公司正面临一种两难选择:将混合动力客车核心技术转让给中国汽车还是退出中国市场。而事情因《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而起。该规则对企业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设定了15道准入门槛,其中最关键的是企业必须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三项核心技术——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中的一项,才能够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而该资质的审批由工信部负责。并且,根据2009年2月财政部和科技部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补贴车型必须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据了解,新能源客车进入《目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二是车型是工信部“公告”内产品。也就是说,目前想要生产混合动力客车的企业必须尽快通过“生产准入”审核,因为不通过“审核”的话就没有办法进行销售,更不能享受补贴。而此前由于客车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伊顿混合动力系统在技术上较为成熟,因此很多企业配装伊顿混合动力系统。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混合动力客车采用伊顿系统,只能算组装。也就是说,不能通过“生产准入”审核。据了解,目前不论是已经示范运行的新能源客车还是已经获得“公告”的车型,生产企业都未通过“生产准入”审核。政府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促使企业展开自主研发,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而由于政策之间不能相互衔接,使得企业无法清楚地了解政府的意图,而急于抢占市场的心理又使得企业选择了已经成熟的国外技术。
来源:安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