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商业汽油库存不断增加和利空经济预测的影响,国际油价8日连续第六个交易日遭遇黑色大跌,累计跌幅接近16%,在一轮猛涨之后,国际油价又重重地摔落到接近60美元每桶的关口上。然而,这离国内最近一次大幅上调油价每吨600元仅仅10天时间。
国内油价大涨遭遇国际油价暴跌引发网络慨叹国内油价“虚高”,近期中石化有关力证国内油价比美国低的数据更引起网友哗声一片。无独有偶,国内油价上调后不少省份成品油批发价持续走低,也似乎在以市场的角色对此次油价上调发出不认可的声音。自今年初国内实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这是最为尴尬、受到质疑最多、消费者反应最大的一次调价了。
事件回放:国内油价回到去年最高水平
鉴于4-6月份国际油价猛涨,国家发改委6月份两度出手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6月1日,上调汽油、柴油价格400元/吨,折合升幅约为0.34元/升左右。6月30日,发改委再度上调汽油和柴油价格每吨600元,折合每升涨0.4—0.5元。至此,整个6月份,国内成品油价格共涨了每吨1000元,消费者和用油单位每用一升油需多掏0.8元左右。
回顾过去的两年时间,国际油价的大起大落令普通消费者甚至专家们直叫“看不懂”。从数据的比较中,非常明确的一点是,去年7月份,国际油价达到上一波上涨的峰值147.2美元每桶,而国内上一波高峰期最后一次上调油价是在去年6月20日,一次性上调汽油、柴油1000元/吨,上调航空煤油1500元/吨,当时,国际油价为134.62美元每桶,国内首次进入油价6元时代,时隔一年,今年6月30日,国际油价在70美元左右徘徊,但国内油价也达到了去年的最高水平,以广州国Ⅲ93号汽油为例,去年6月20日与今年6月30日的价格同样为6.25元。
市场质疑:部分地方批发价连跌
在6月份国内连续两次上调成品油价后,有舆论质疑国内油价“虚高”,并指中国油价已高于美国。当中石化一位权威人士出具一份详尽的中美两国成品油价对比数据,力证国内油价目前仍低于美国时,更引起网上唾沫一片。
“世界经济依然未走出危机,需求仍然疲软,是谁在推高国内外油价?”“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时为什么国内油价不立即下调?”“中国老百姓收入远低于美国,为什么国内油价和税负比美国还高?”“为什么不提垄断和国家补贴?”等一系列新老问题再度蜂拥而出。
对国内油价上涨表示不赞同的似乎还有市场。就在6月30日国内油价上调以来,戏剧性的是,7月份以来国际油价连日下挫,8日连续第六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接近16%。在国际油价下跌走势影响下,国内虽面临夏季用油传统旺季,中石化、中石油批发价格开始松动,甚至出现优惠促销;而社会贸易商们对后市也不看好,纷纷降价出货。
专家观点:如何平衡值得思量
一边是中石化专家摆出数据说国内油价目前仍低于美国,一边是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算账称,中国成品油价格偏高。国内油价与美国油价相比孰高孰低,各方各执一辞。
对此,厦门大学教授林伯强称:“中美两国成品油价其实没有太多可比性,因为中美两国的成品油价格构成不同。在中国,成品油价格一直采用政府指导价,终端零售价不完全反映生产销售各环节的成本和收益结构。”
“从国家决策层的角度,应该多做点事情来弥合消费者对高油价的排斥。”专家提出:“国内决策层应让油价调价政策更加公开透明,争取消费者的理解。应进行触发性调价,可选择22天或国际油价浮动4%进行调整,缩小调价空间和调价间隔,小幅频繁调整,让市场减少调价预期和囤油行为,这对市场供需稳定有好处。”
◎观点交锋
中石化专家:不含税国内油价比美国低
援引中石化权威专家的话称,国内油价仍比美国油价便宜。
该专家给出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以7月6日的油价水平为例,美国不含税的汽油价格折合人民币为3.99元/升。中国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7543.67元/吨,其中包含了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等税收,税占比为36.22%。最终,不含税的国内汽油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
中国能源网专家:税前价格并无可比性
针对中石化专家的言论,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这样的比较没有说服力。首先美国各州的油价水平并不相同,而且美国的公路几乎是不收费的。
他表示,美国汽油早已是无铅汽油,汽油品质很高。中国国内很多地区的汽油内掺入了甲醇和乙醇,这样算出来的油价显然要比美国便宜。“即使按照中石化专家36.22%的税率计算,以北京93#汽油6.37元每升为例,扣税之后的价格也是4.06元每升,仍然要比美国不含税的汽油价格3.99元每升贵。”
◎原油下跌深度解析
美元与库存接连打压是下跌主因
此前被认为面临“革命”的美元近日在G8峰会之际却逆势走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一波不小的“骚动”,其中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出现大幅回调。然而“祸不单行”,昨晨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周库存报告又给予油价沉重打击,昨日跌幅超过4%,连续6个交易日的跌幅超过15%。
需求不足库存增
EIA的报告称,在截至7月3日的一周中,美国不计战略储备的原油库存环比下降290万桶。接受能源信息提供商Platts调查的分析师对此的平均预期为下降320万桶。原油库存的下降主要源自上周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减少。EIA指出,上周美国的原油日均进口量为920万桶,较前一周减少13.9万桶。
与此同时,上周的汽油库存环比增加190万桶,馏分油库存增加370万桶。分析师对此的预期依次为增加90万桶、170万桶。加上残余燃料油和丙烷等其他燃料,在截至7月3日的一周中,美国的石油产品库存总量达7.669亿桶,创下1998年以来的新高。
“需求还没上来,油价回调具有内在必然性。”长城伟业期货研究所所长邵华斌指出,“前期的大幅反弹存在泡沫。目前资金需要调整,获利平仓导致部分资金离场。”
流动性助推震荡市
分析人士表示,对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而言,美元的走强无疑将使其受到抑制,但商品市场的回调幅度之大还是显得“反应过于强烈”。“美元走强只是一个导火线,真正原因还是因为前期涨得过快,需求面还没形成支撑。”邵华斌表示。
关于后市走势,南华期货研究所总监段世华表示,短期内,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回调压力较大,不过回调幅度有限,“油价的底部在60美元。”广发期货分析师刘孝毅认为,国际油价在60和62美元线的支撑位比较强,短期内会面临一个休整期。
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