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新燃耗标准的出台将给自主品牌带来压力
发布时间:2009-08-12 00:00:00

  近日,高油耗车企将被征重税的消息,在工信部等部委通过的《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标准草案(下称“第三阶段油耗限制”)中得到体现。

  据了解,此次通过的《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标准草案主要内容是:对达到国家标准的汽车产品、纳税人执行标准的纳税税率;对优于国家标准的汽车产品,按等级调减纳税税率;对低于国家标准的汽车产品,按等级提高纳税税率。

  另一方面,将建立与车辆燃料经济性能挂钩的惩罚性特别目的税:对不达标车辆给予惩罚性的税收,在缴纳了相应的罚款后准予生产和进口,以及上牌和注册使用。

  该标准草案虽然原则通过,但限值标准等配套政策还没有出台。有消息称,第三阶段油耗限制中单车评价最低要求是,乘用车基准质量段(1205kg-1320kg)内目标值6.9L/100km。同时允许车企逐年改善最终达到要求,比如从2012年开始为导入期,2012-2014年企业燃料消耗量将分别给予高于车型油耗目标值9%、6%、3%的灵活性,2015年及以后完全实施。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这种目的税,是为了在不增加国家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很好地解决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一些难以协调的矛盾。”这表明了政府层面的态度是希望通过行业标准和税收压力等方式促使企业生产油耗低的产品。

  该措施和燃油税等政策一样,目的都是在于促进中国汽车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鼓励企业生产低油耗的车型。但是落实到具体企业上,可能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很多跨国公司出于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不够或碍于中国车辆使用、维护以及油品供应上的问题,并没有把节能水平最好的产品拿到中国来销售。因此如果新的标准出台,合资企业通过引进新的产品就能够解决问题了,因此压力并不是很大。

  据了解,相比较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目前感觉压力较大。某自主品牌高管表示,随着行业的标准提高一次,企业在发动机研发、燃料值标准等方面都要重新更改。而目前自主品牌的情况是,先根据国家前几年出台的第二阶段油耗限值标准来投入研发,而目前符合第二阶段的产品成熟了,国家已经开始实施第三阶段的标准了。因此自主品牌似乎总是被国家标准“追着跑”。

  照这样的情况来看,第三阶段标准实施的时候,可能有部分的自主品牌的车型面临着油耗不达标的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按此次通过的《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标准草案的要求,对不达标车辆给予惩罚性的税收,在缴纳了相应的罚款后准予生产和进口,以及上牌和注册使用。

  我们认为,政策倾向于用渐进的方式引导企业去研发生产低燃耗的车辆,但是考虑到部分企业的实际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禁止企业生产。这对于汽车企业来讲,如果没有能够早日生产出达标的车辆,那么将面临高税收,因此企业有动力去降低产品的燃耗。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该政策的出台将给其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于自己的研发能力和目标规划,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合资品牌在技术上的优势。但是有压力也就有动力,如果自主品牌在此政策压力下使得产品性能上有较大的提升,那么对于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来源:安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