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对《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解读
发布时间:2009-11-18 00:00:00

  财政部网站正式公布了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中指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汽车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这表明政府还是关注汽车出口市场的发展,鼓励企业向海外市场扩张。但是我们发现,《意见》中所指出的目标与现实相比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落差。

  首先,《意见》提出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发展目标为,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从2009-2011年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15年,汽车和零部件出口达到850亿美元,年均增长约20%;到2020年实现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占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10%的战略目标。

  但是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该发展目标并不容易完成。据了解,2009年1-9月汽车和零部件的出口额一直呈同比下滑趋势,前9个月的汽车商品的出口金额(257.8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3.57%。就目前形势来看,该趋势将延续至2009年全年。因此,要达到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从2009-2011年实现年均增长10%,则需要2010年和2011年均有超过约35%的增长率,市场能否实现如此大的反转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其次,在《意见》中提到汽车产品出口结构实现五个转变,其中有两个结构转变比较引人注目:一、出口产品结构,推动汽车整车出口从载货汽车及底盘等商用车为主向,以经济型轿车、大中小型客车等乘用车及商用车并重转变。推动零部件出口从以机械类为主向机电类、电子类产品为主转变。积极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口。二、出口市场结构。整车出口市场由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市场逐步向中高端市场转变;零部件出口市场由以售后和维修市场为主向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配套链(ODM,即定牌设计生产/OEM,即定牌生产)市场转变。

  从上述两个结构转变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整车出口方面政府认为目前的汽车出口结构不合理,必须提高乘用车尤其是轿车的出口比重。并且要求出口市场从原先的中低端市场逐步向中高端市场改变,并拓展到发达国家。

  可是要实现这一点同样很难。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汽车出口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还会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但这些国家的总体需求并不大,不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等这些汽车发达市场和印度这些新兴市场,想把出口量做大是比较困难的。但现实的情况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市场对中国汽车设有很高的门槛,而印度市场本身在出口方面就做得比中国车企要好,中国车企难以打入这些市场。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的车企目前是将较为低端的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如果想突破到中高端市场,那么必须提高国内汽车的品牌影响力。而目前自主品牌在国内的品牌向上走阶段尚未完成,再考虑到国内车企在海外市场打了多年的“价格战”的不利因素,想要改变其在海外的品牌形象更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投入。这点在《意见》中并未给出解决的对策。

  在汽车业发展的基础——零部件产业上,《意见》中没有涉及太多,延续了此前建立零部件出口基地的思路,希望零部件企业的产品不仅配套国内整车制造企业,还为美国通用、日本丰田、德国奔驰等众多国外品牌厂商配套。但是我们要看到,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所占比例高达45%,而这些企业中多数为区域型企业,出口业务能力弱小,自身规模也不大,服务于本地区的汽车企业成其首选。与此同时,其大多销售额较低,不超1亿元。同样,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和《意见》的目标相比较还是落差较大,难以达到,也就难以享受到《意见》的支持政策。因此《意见》对于零部件行业来说,或许实际意义不明显。进一步而言,目前汽车产业政策中还是缺乏对零部件行业的重视,而零部件作为汽车制造的基础,如果缺乏应有的重视,那么在长期发展中,或将拖整车制造业的后腿。

来源:安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