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我国7成多汽车到了年限不报废
发布时间:2009-12-04 00:00:00

  昨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报告称,我国每年有200多万辆汽车达到报废年限,但实际上只有50万辆汽车进入了报废回收程序。也就是说,有75%的汽车已到使用年限却逃避报废,还在马路上“高危”行驶。

  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汽车回收处理企业给出的收购价格严重偏低。据了解,目前我国报废汽车收购价仍执行十多年前的标准,约为每吨350元;而在废品回收公司,一吨旧钢的收购价也达到每吨2000元。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一辆车龄十余年的老捷达也能轻松卖出四五千元。面对如此悬殊的价差,车主们不愿把汽车拿去报废也就不难理解。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回收报废拆解行业结构不合理。在全球汽车市场,废旧汽车的回收、拆解、再利用和再制造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扩大就业、降低汽车使用成本作用巨大。而目前在我国,汽车拆解是一个竞争很不充分的行业,只有有关部门指定的企业才能进行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它们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废旧汽车,因而获得40%至60%的利润。

  据介绍,目前我国仅有400多家汽车报废拆解企业,是美国的三十分之一。报废拆解企业数量稀少导致报废的便利性下降,为报废一辆车,车主往往要跑上百公里路,这更降低了人们报废旧车的积极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今年我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汽车报废体制的束缚是原因之一。该协会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将回收拆解企业的清理整顿纳入议程。

来源: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