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召车企议产业新政 自主品牌目标40%
1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司召集国内前几大汽车企业负责人就《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稿征求意见。除了确定工信部对汽车的行业管理地位以外,修订后的政策还制订了汽车产业一些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1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司召集国内前几大汽车企业负责人就《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稿征求意见。
据了解,8月份左右,基于2004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工信部提出了第一版产业政策修订稿,11月份出了第二稿。12月14日讨论的是第二稿。2009年2月10日,工信部曾发布公告就落实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目前,政策修订稿已经开始进入征求企业意见的阶段。
我国分别于1994年和2004年制定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目前,2004版产业发展政策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因此,工信部决定修订此项政策。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工信部负责制定产业政策。
据国内某汽车企业了解汽车产业政策修订进程的人士透露,工信部并未制定全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而是在2004版政策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修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确定工信部行业管理部门地位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稿首先确定了工信部作为汽车行业主管部门的地位和它的职能。在投资管理权方面,修订后的政策规定,汽车行业需要备案的投资项目中,现有汽车、农用运输车和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自筹资金扩大同类别产品生产能力和增加品种,包括异地新建同类别产品的非独立法人生产单位;以及投资生产摩托车及其发动机的项目要向工信部和发改委备案。投资生产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的零部件项目需要向省级政府工业主管部门备案。
3月26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一些需要备案的投资项目今后要向工信部备案,而此前所有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都由国家发改委掌握。
在需要核准的项目管理方面,修订后的政策规定,这些项目要经由工信部和发改委核查。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所有需要核准项目的核查都由发改委进行。此次,则交由工信部和发改委核查。这一点说明,在汽车产业项目核准方面,工信部将占主导地位。
在产品准入管理方面,修订后的政策规定,《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由工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此前是由发改委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不过,工信部成立后,发改委已经向工信部移交了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职能。修订后的政策的规定只是对既成事实的追认。
从50%到40%: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目标倒退?
除了确定工信部对汽车的行业管理地位以外,修订后的政策还制订了汽车产业一些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比如,提出到2015年,自主品牌乘用车要占国内汽车市场50%的份额,自主品牌轿车要占国内汽车市场40%的目标。另外,大型骨干汽车企业海外销量要占该企业总销量的20%。修订后的政策还提出了到2015年引进海外人才数量的具体目标。但是,对于企业如何达成上述目标,修订后的政策并未过多涉及。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目标似乎比《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目标低。据搜狐汽车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提高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力争达到50%”。该规划最早曾经提出到2010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
《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于2007年年中完成,但并没有向社会公布。当时,自主品牌轿车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不足30%。今年由于1.6L及以下汽车购置税减按5%征收,极大的刺激了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1-11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409.2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5%。 不过,1.6L及以下车辆购置税优惠幅度已经缩小,如果优惠彻底取消,预计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将下降。
取消与WTO原则冲突内容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的第三方面内容是删除了与WTO原则可能冲突的条款,即2004年版产业政策中关于“进口管理”的部分内容,也就是国产化比例以及与构成整车特征的零部件进口有关的内容。
今年9月1日,由于在WTO败诉,我国废止了《构成政策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同时表示要修改汽车产业政策中的相关内容。不过,如何应对《构成政策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废止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政策修订稿并未提出应对方案。
新能源关键总成合资企业中方股比不低于50%?
另外,2004版汽车产业政策规定,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股比仍然不得低于50%,修订稿没有改变这一条规定。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修订后的政策提出,新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总成和基础材料的合资企业,中方股东应不低于50%。电池、电机、电控是新能源汽车主要的三大总成系统。
知情人士透露,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其他内容与2004年版产业政策相比变化不大。比如,仍然保留了投资管理和准入管理的内容,并且准入条件基本没有变化。另外,仍然提出要继续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等等。
上述知情人士特别强调指出,上述内容只是汽车产业政策修订稿的初稿,相关内容还在不断调整中。
著名汽车行业分析人士贾新光表示,修订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体现与2004版政策之间的延续性,不太可能将原政策推倒重来。在内容方面,除了确定工信部的地位以外,还将吸收参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内容。
贾新光认为,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修订应该更多的体现政府政策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一些重大问题应该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提升零部件产业的产品和技术升级,建立与整车发展水平相适应汽车零部件工业基础。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如何应对《构成政策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取消、以及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实施几年后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预计将很难在修订的汽车产业政策中体现。
来源: 新浪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