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稳定和国家政策的强劲拉动下,自主品牌企业在2009年销量暴涨。2009年,奇瑞汽车快速走出2008年的阴霾,全年销量超过了50万辆,刷新了自主品牌年度销量纪录;经过两年调整的吉利汽车,也在2009年产销32.9万辆;比亚迪则再度销量翻番,2009年销量达到44.8万辆。
火爆的市场使诸多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看到了国内市场对乘用车的刚性需求,鼓足了劲扩产。
日前,比亚迪汽车宣布在西安开建第二工厂。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预计2011年上半年整车项目投产,2013年完成40万辆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能力。这一基地投产后,西安、深圳、长沙三大汽车产业基地年总产能接近120万辆。近年来,比亚迪扩产速度之快,令业界瞠目。2006年,比亚迪涉足汽车之初,其西安工厂产能就达30万辆。此后随着深圳工厂的建成,2008年总年产能已达50万辆。而新近启用的长沙基地,主要生产电动混合车,也为比亚迪贡献了30万辆的年产能。
2010年初,比亚迪公布了其虎年计划,销售汽车80万辆。假设比亚迪2010年能顺利达成产销目标,其80万辆的年产能对2010年的产销目标而言刚刚好。2011年,比亚迪如欲销量更上层楼,就必须解决产能瓶颈。新工厂的建设将为比亚迪未来的发展埋下扎实的根基。不过比亚迪销量翻番的虎年计划能否实现尚是未知数,因此不排除比亚迪新建的生产基地或许很难“大展拳脚”。
2010年1月15日,吉利集团对兰州基地进行一期改造和二期扩建,将年产能由5万扩大至12万辆。近几年,吉利汽车在全国圈地建厂,先后在湘潭、兰州、慈溪、济南、成都、桂林等地建立或规划生产基地,加上其原先在浙江和上海的四大生产基地,吉利汽车总共拥有十大基地。浙江临海、路桥、宁波及上海的工厂,一直是吉利4个成熟的轿车生产基地,目前总产能达到30万辆。此外,在建的基地也不少,成都基地,预计2010年年中正式投产,年产能10万辆;济南和湘潭基地,2015年年产能分别为50万辆和20万辆;慈溪基地,预计在2016年实现年产能100万辆。
一系列的扩张之后,2010年吉利的产能将达到72万辆,到2015年,吉利汽车年产能将超过200万辆。吉利产能大跃进,销量却没有大增长。2007年,吉利汽车销量为18.15万辆;2008年为22.18万辆;2009年为33万辆。2010年吉利提出了41.2万辆的销售目标,这意味着吉利2010年将有近30万辆的产能放空。面对如此巨大的产能,吉利欲依托出口消化产能。按照规划,2013年吉利欲销售150万辆汽车,其中出口75万辆。到2015年,销售200万辆汽车,出口130万辆。只是吉利目前每年出口汽车不足5万辆,短短3-5年内,就想在海外市场取得如此的发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2010年1月16日,奇瑞芜湖北区基地正式开工,该基地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预计2012年建成投产,产能至少达30万辆。时隔一周,奇瑞旗下开瑞品牌也宣布,2010年在华中地区开建年产量15万-20万辆的微车生产基地。两大基地建成后,加上奇瑞现有的65万辆年产能,奇瑞将拥有百万辆级的年生产能力。2009年,奇瑞刚刚在大连新开了年产20万辆的工厂。
过去几年,奇瑞的发展有目共睹。2007年,奇瑞销量为38万辆;2008年销售为40万辆;2009年,一举突破50万辆。而在2010年,奇瑞预计年产销量将达到70万辆。此外,奇瑞目前除已售车型外,还储备了30多款车型、20多款发动机,一旦市场需要,随时可推出相应车型,一旦投入生产,产能问题也将凸显。为此,奇瑞“粮草先行”,开建新厂。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奇瑞的车型大都集中在奇瑞品牌下,其余三个子品牌销量一般,离“遍地开花”尚存距离。如此巨大的产能若不充分利用,是否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对此,奇瑞表示,所有项目的进度会视情况而定,一旦车市不好,奇瑞可随时“喊停”,以降低风险。
来源:安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