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车市综述
200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运行呈现这样的态势:开局不利、稳中有升、利润下滑、大势转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国产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1.52万辆和279.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5%和9.35%,其中乘用车产销量为185.17万辆和18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8%和10.55%,商用车产销量为96.34万辆和94.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94%和7.09%。
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公布,各企业的排名也新鲜出炉。据统计,在国内汽车市场,一汽集团2005上半年的销量仍然遥遥领先,以45.66万辆的销量位居汽车企业销量排行首位。紧随其后的是上汽、东风、长安和北汽,上半年销量分别为40.38万辆、36.02万辆、34.06万辆和30.12万辆。与2004年同期相比,除上汽、一汽略有下降外,其他3家仍保持稳定增长。
回顾2005年上半年,对于汽车市场来说是令人欢欣鼓舞,经历了近一年的“寒冬”之后,终于迎来了企盼已久的春天,无论是汽车厂家的产量还是市场的销量都有明显增长,并展现了八大新特点:
■持币待购、能量释放
持币待购能量的释放被认为是拉起2005年上半年车市的主要原因。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指出,2005年上半年大部分车价的相对下降、绝对回升催化了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使2004年潜在用户持币待购的能量顺利释放。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上半年车市,前3个月出现过厂家、经销商因为要消化库存而降价的行为;后3个月,车市突然升温,部分车型供不应求,车市价格也相对平稳。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发表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乘用车共销售1307380辆,同比上升17.2%。在这样的背景下,降价声虽然也没消停,但大多是二级经销商所为,而由厂商或者4S店暗中进行的降价并不多。此外上半年轿车市场价格趋于稳定,恐慌性降价一去不复返,消费者的购车信心也有所恢复,再加上消费者释放出来的购买能量,最终得以使市场大幅增长。
■“以销定产”、销大于产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国内28家轿车企业共销售国产轿车130万辆左右,同比2004年增长17.2%;而同期产量只有125万辆左右,实现了销大于产。业内人士认为,这充分说明目前的市场发展远远超出年初各企业的预计,也说明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变幻莫测。
业内人士认为,导致汽车企业销大于产的主要因素是,2005年轿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普遍实行了“以销定产”的模式,除了丰田、本田等长期遵循“以销定产”的企业继续实行这一模式外,一些以前“以产定销”的企业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引起企业“以销定产”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已经意识到库存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加了,现在一款车的可选择配置高达十几甚至二十几种,这也是厂家需要“以销定产”的原因。2005年以来,由于“订单式”营销模式的实施,厂家、经销商形成了良性关系,市场供货体系和价格体系都比较稳定,再加上消费者释放出来的购买能量,最终得以使市场大幅增长。
■降价低调、库存“瘦身”
2005年上半年,令厂家头疼不已的库存也在被逐步清空。据统计,全国上半年共消化库存车辆6万多辆。而经销商消化18万辆的库存,全国总共消化库存24万辆,2004年总库存生产厂家与经销商加起来40万辆左右,现在已消化过半,这表明2005年上半年厂家和经销商的库存已接近正常数量,2005年实行的经销商订单营销体制也对2004年遗留下来的库存症结起到了重要的疏通作用。
随着库存降低,来自汽车厂家与经销商的降价声明显减少。搜索2005年的汽车降价新闻数量不及2004年的1/4,而且主要集中在前3个月内,其中厂商宣布的降价行为屈指可数。2005年新上市的多款车型均以不低于厂家定价的价格销售,其中部分车型的等待提车时间甚至长达3个月以上。如新上市的颐达眼下已经全面断货,一些消费者甚至不惜以加价的方式争取提前提车。而标致307一款售价为12.98万元的低端车型销售同样火爆。另外,马自达62005年2月上市的2.0天窗版销售在中级车领域表现相当抢眼,与2004年年底相比,2005年上半年车价总体上还略有回升,降价从有些厂家的营销手册上暂时消失了。
■新车多多、密集上市
2005年上半年厂家推出新车的脚步也在加快,据统计每平均3天半就会有一款新车上市的消息。1、2月份推出的6款新车以改款为主。3、4月份是2005年新车上市最频繁的月份,共有21款新车上榜,其中不乏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5月的汽车市场相对平静,只有长安铃木的雨燕车给车市带来了一些争议。6月是2005年以来新车上市最密集的一个月,其中以新奥迪A6和北京现代途胜的亮相最引人注目。途胜是北京现代推出的第一款SUV,2005年的销售目标是1.5万辆。上海大众在6月推出手自一体的POLO车搭载了排量1.6L的发动机,这是大众第一款在中国做全球首发的车型。天津一汽的夏利也出了新款,更换了发动机的新夏利车全新登场。另外,福美来1.6新动力、05款双环SRV、05款优利欧、凯迪拉克SRX、陆地巡洋舰DVD版、海域303H、纪念版威驰和花冠也为下半年冲刺做好了准备。
■小排量受宠、SOVT滑
2005年上半年销售车型平均价格下走。一方面油价上涨,小排量、耗油低车型受宠;另一方面普通家庭开始进入买车行业,普通家庭经济收入瞄准的主要是经济型车微型车,如QQ、夏利、奥拓等2005年上半年销售增长较大。整个微型车增长的势头十分迅猛。奇瑞QQ、吉利豪情、优利欧等微型车的主流车型都有抢眼的表现。特别是天津夏利以月销售19642辆的惊人业绩,创下了其投放市场19年以来的最高销售纪录。
另外,随着中级轿车排量向2.0L提升,1.6L排量轿车已替代1.3L成为经济型轿车与中级轿车的“分水岭”。经济型轿车为了能赢得动力性好的口碑,纷纷为最高端的款型配备1.6L发动机。1.6L排量车销量再次发力。此外受到油价上涨、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耗油量高的SUV销量却连续走低,上半年$UV共销售8.9万辆,同比下降3.8%,成为了乘用车中惟一销量下降的车型。
■利润缩水、尚存盲区
最新信息显示,2005年上半年汽车业的利润再次发生了缩水。据长安汽车公告表明,2005年1至6月份,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同时,上汽、一汽也都在日前发布了2005年上半年利润下滑50%以上的预亏公告。这些汽车上市公司的半年业绩预测公告显示,由于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增长趋缓、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大幅下降,公司生产经营也受到影响,预计公司2005年1至6月份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5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统计显示,2005年前5个月,汽车全行业销售利润率有所降低,从2004年的9%降到4%以下。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受钢材价格上涨、汇率和整车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2005年前5个月尽管国产汽车销量增长,但汽车整车业实现利润却只有67.6亿元,同比下降了69.1%。同时,受整车降价的影响,处于夹缝中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在2005年也将出现十年来的首次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像夏利、吉利这样的低端汽车,价格已经与国外售价相差无几,这些产品已经接近合理价格水平和企业的成本底线。而汽车业仍然存在利润暴利盲区——那就是中高级车市场。在超高利润率的背后,普通消费者当然有理由抱有这一区间车价大幅降低的想像空间。
■自主品牌、掀起“热浪”
2005年上半年,尤其是在上海国际车展以后,自主品牌轿车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浪”。而从2005年上半年的销售走势来看,在市场上,自主品牌轿车在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市场已经占领了更多的“江山”,其市场占有率也在高速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在上半年国产轿车销售排名中,共有3家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天津一汽、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杀人前十,3家自主品牌轿车厂家的销售在前十家企业中占到了25%以上的份额。如果再加上华晨、哈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厂家,自主品牌轿车的份额在上半年轿车总销量中,也占据了20%12%以上的“江山”。而在推新车型方面,2005年上半年已经有瑞虎、自由舰、F3、尊驰、赛豹等多款自主品牌车型推出。事实上,由于自主品牌厂家在经过几年的“卧薪尝胆”之后,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还会继续推出更多的新车型。因此专家预测,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今后将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有分析人士认为,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将从2004年的18%上升到2005年的24%以上。
■服务大战、呼之欲出
进入2005年后,已经显示出汽车品牌的竞争必将由技术、价格更多地转向售后服务;随着我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暴利时代即将终结,汽车业的赢利点也将由销售更多地转向售后服务。汽车消费主体的转变必将带来消费模式的重大变化,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在汽车销售中将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半年众汽车厂家在服务上投入了更多的筹码,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日趋理性化,消费者对汽车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年初以来,厂商的营销模式围绕着服务而改革,打起了五花八门的服务牌。车市竞争也更加激烈,服务大战不可避免。
尽管2005年上半年,总体上消费者对经销商的诚信度和售后服务还不太满意,但并不是所有品牌的售后服务都不尽如人意。有调查显示,不同品牌的售后服务满意度差别较大,经营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厂家的售后服务满意度相对较高,销量较小、市场占有率较低的品牌的售后服务则亟待提高。厂商应该改变原来的粗放式经营,应精细些,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人性化的服务。
下半年车市预测
按照2005年上半年市场状况,多数汽车厂商对下半年车市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2005年下半年轿车产销增幅有望高于上半年,呈明显的增长特征。下半年受到长安福特福克斯、索纳塔NF和丰田锐志等新车上市的刺激,车市的俏售局面还将继续持续。在2004年积累的持币待购能量释放完后,高销量将难以持续,下半年车市将进入10%左右的平稳增长期。
针对车市的全面复苏,厂家纷纷制定新的排产计划,预计通过调整,厂家产量将有所回升,市场供求再度平衡,前期的订单会被消化,整体销量会上升。预计2005年汽车产销将在560万辆左右,增长速度为10%左右。商用车市场需求增长在12%左右,即产销210万辆左右;乘用车需求增长在15%左右,即产销350万辆左右。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预测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
其一,2005年以来汽车市场有了平稳的回升,以6月份创造出的29.68万辆月销量历史新高为节点,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最终延伸出了稳定上升的销量曲线,尤其是中级以下轿车出现全面增长。这说明消费者正在逐步成熟,如果2006年燃油税能够实施,那么中级以下轿车的强劲增长势头将会维持更长时间。
其二,在市场格局瞬息万变,单月排名已无法准确体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情况下,各大厂家的竞争已上升到从品牌塑造、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到市场营销、售后服务、资金运作等方位的全方位体系竞争,必然会使厂家的质量、服务、品牌上一个台阶,从而取悦于消费者。
其三,目前的汽车市场重要的不是价格,而是价格稳定,只要价格稳定,消费者对于市场有一个很好的预期。2005年以来,汽车价格相对比较平稳,根据上半年汽车市场的主要表现,已经明显地感觉到消费者买车热情和信心在提高,如果在后面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比较稳定的话,车市还会更好一些。
其四,从2005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看,市场比较均衡,相对于2004年是很稳定的,而2005年厂家控制的销售生产做法也表明汽车的消费环境是很鼓舞人心的,同时二手汽车市场基本稳定,有了很好的恢复,给汽车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其五,从整个汽车服务来看,当前包括汽车后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服务的过程当中,既有服务的因素,同时也离不开营销的因素,各种各样的服务和活动形式越来越多,尤其是进社区的活动,2005年以来,很多经销商都参与了,也尝到了甜头。一方面经销商可以充分推销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也说明汽车服务越来越深入群众,这些市场的利好因素必定带动车市。
其六,从上半年几个车市新政策对车市的影响甚微来看,下半年也不会对车市产生根本性影响,因此,从政策层面来看,车市在下半年不会有大的起伏,而逐渐进入比较正常的时期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2005年下半年汽车市场增长将超过年初的预测。
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一些制约私人汽车消费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不容忽视,对于乘用车尤其是轿车而言,复苏压力仍然较大。一是“十一五”期间大城市将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轨道交通为辅,私人机动交通为补充,合理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城市交通模式,私人汽车消费可能受到抑制,目前部分城市已开始逐步提高私车使用成本。二是轿车产能过剩情况仍然较为严重。2005年汽车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约为69%,较2004年的74%有明显下降,2006年产能利用率将下降到60%以下。产能的过剩将会进一步导致降价的发生,轿车行业需求及利润仍将会面临较严峻的考验。
另外,进入2005年后,除了油价的上涨、消费信贷存在的种种门槛外,汽车消费者使用成本中的保险费用、服务价格也都在上涨,其中零配件和服务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而其他与汽车消费相关的,如停车费,日益恶化的交通拥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都直接和间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汽车消费成本。如果上述问题在2005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那么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将难以彻底杜绝。
来源:《汽车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