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国家将出新政规范汽车出口 25%车企面临出局
发布时间:2006-07-10 00:00:00

  从明年1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一项汽车出口“新政”,通过对汽车出口企业实施资质管理,规范出口市场。该政策将同《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暂行\)》\(修订草案\)一起,对我国汽车出口市场存在的低价出口、恶性竞争等不良状况形成夹击。

  出口市场低价竞争明显

  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汽车企业都将开拓国外市场作为一大重要任务。而我国汽车产品由于价格低廉的缘故也深受一些国家消费者的青睐。不过,去年以来,随着众多汽车企业蜂拥出口市场,且出口地也集中在亚洲、非洲、中东和南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种高度重叠的目标市场和客户群最终导致了国内汽车厂商之间过度竞争,低价竞争、市场混乱等并发症因此逐渐显现。

  出口产品销往国外,基本没有售后服务可言,低价恶性竞争一方面在损害其它企业以及整个行业利益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影响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美誉度。

  此外,数据显示,目前国外涉及中国汽车行业的反倾销案例已有8起之多。如加拿大和美国展开对中国汽车挡风玻璃的反倾销调查等。

  将设立准入门槛

  出口产品价格竞争混乱的情况已引起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奇瑞汽车等主要出口企业的重视。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会上,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延安就曾建议,希望商务部能在贸易环境、准入条件两方面给企业提供一些咨询意见,避免国内企业过度竞争。

  5月,商务部颁布《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暂行)》(修订草案),《草案》通过对被调查产品出口竞争秩序的影响、同类产品对某一市场出口的价格下降情况、国内其他企业出口利润下降或受影响情况等因素的调查,判断审查的企业是否具备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一旦确立,企业将会面临严厉的处罚。

  6月底,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张骥则在公开场合透露,明年1月1日,我国还将出台一个管理办法,提高汽车企业出口准入门槛,规范出口秩序。

  根据记者的了解,商务部将会同发改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部委共同研究出台这个办法。整顿措施则主要是通过为汽车生产以及经营企业设立一个准入门槛,实施“目录”管理。监管部门将对汽车生产企业实行出口资质管理,对出口经营企业实行生产企业授权管理。符合出口资质的汽车生产企业及其授权的出口经营企业将被纳入“目录”,未进入目录的企业将不能出口。

  不过,至于进入“目录”的具体资质要求,记者并未从相关部门获得确切信息。此前,针对摩托车出口的无序竞争,我国曾为摩托车企业设置“上年出口数额不少于50万美元或国内市场销售数量不少于3万辆”的资质要求。

  张骥表示,目前的中国汽车出口价格只考虑了部分成本,而环保、土地、社会责任等其他成本都未计算在内,今后要考虑将这些成本摊入汽车价格中。

  1/4企业面临出局

  大量的小规模出口充斥车市。据商玉贵预计,该政策实施后,行业内约有20%-30%的汽车企业将不能拿到国家授权的出口资质。

  而对于汽车经营企业来说,必须获得具有资质条件的汽车生产企业的授权才能出口授权企业生产的产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家汽车生产企业能够授权的出口企业数量应该不会多,而目前汽车出口市场却充斥着大量大小不一的出口经营企业。“这部分企业中,估计有1/4的出口经营企业因此出局,”昨日,从事五菱、赛宝等出口业务的上海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潘经理预计。

  不过,商玉贵表示,除了政策协助外,出口汽车企业还应通过其它方式避开无序竞争。他表示,由于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出口多数都为中东、非洲等地,有实力的企业应该通过开辟新的国际市场,或者针对各个不同市场打造更有针对性的产品等方面进行错位竞争。

来源:www.chinaautomar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