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汽车召回喊得多做得少 强制召回缺乏政策支持
发布时间:2006-07-11 00:00:00

  “锐志、皇冠渗油事件”最终以一汽丰田正式道歉并全面检修两款车为了结,但却使汽车召回政策再次成为焦点。

  用户不想参与专家们的讨论,他们只想知道现在的召回到底有多少真实成分?他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作秀,而政府的高姿态似乎又很难落到实处。

  企业大作“召回秀”

  在北京交通台的直播间里,一汽丰田发言人和北京听众进行着沟通。一位威驰用户问:“如果锐志、皇冠能够召回并检查渗油问题,那么威驰是不是也可以查查?”得到的回答是:“目前只有锐志和皇冠免费检查修理,其他车型是没有问题的。”在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寝食难安的日子后,一汽丰田终于以提供多一倍的保养期承诺平息了“渗油事件”,但用户们现在开始怀疑目前汽车企业的召回不透明。

  在北京嘉里中心南楼3层的办公室里,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董海洋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国家质监局的领导问我:‘你们怎么不早点儿表态?’”董海洋说,“我们没办法,只能按照丰田严谨的程序进行调查,这个时间差让我们处于被动。”在这一轮关于召回的讨论中,锐志站在了风口浪尖。而代价是采取了一种比召回更大的付出——免费检修加保养加倍(从两年5万公里增加到4年10万公里)。

  一汽丰田认为有些企业召回实际上是在作秀。今年“3·15”期间,20天时间里,国内汽车企业召回竟然多达7起。而在此前一周,多数媒体记者都收到过企业打来的“问候”电话,意思大同小异,“请关照一下,不要在这个时候报道我们的事。”一位记者戏称:“用不了几年,我们就会多一个记者节。”

  汽车召回在我国是有标准的,但这个标准定得很笼统,这就给企业作秀提供了可能。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第八条,判断汽车产品的缺陷包括以下原则:一是经检验机构检验安全性能存在不符合有关汽车安全的技术法规和国家标准的;二是因设计、制造上的缺陷已给车主或他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三是虽未造成车主或他人人身、财产损害,但经检测、实验和论证,在特定条件下缺陷仍可能引发人身或财产损害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企业的召回都是在出现上述三条的同时宣布的,有的是经过了很长时间,有的却是提前预告,因而消费者开始对召回的实际效果产生了怀疑。

  国家发改委一位专家称:“国外有过这样的情况,即当企业主动召回某款新车时,大家反而能更多地注意到这款车,而这款车也有了很大的购买群体。日本企业在欧美就是这样干的。”这样一来,人们只好将目光再次对准政府部门,也许他们能做得更好。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