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开始实施。该规则将新能源汽车产品分别划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燃料电池车、氢发动机汽车和二甲醚汽车属于起步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为动力的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以及纯电动汽车,都属于发展期;镍氢电池、铅酸蓄电池电池生产的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和纯电动商用车都属于成熟期产品。
起步期产品只能小批量生产,且只在批准的区域和范围示范运行,并对全部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发展期产品允许进行批量生产,但只能在批准的区域销售使用,并至少对20%的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成熟期产品与常规汽车产品相同,可在全国销售使用。
根据这个划分标准,目前搭载镍氢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不受到限制,而在2010年12月31日前,装备锂电池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将被限定销售和使用区域。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该措施的出台或许将影响锂电池汽车的发展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车企对锂电池汽车的研发积极性。
的确,目前任何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都对日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据悉,目前全球99%的混合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为镍氢电池,但包括丰田在内的汽车企业认为,锂离子电池将逐步取代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将成为未来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的主流技术路线。日本富士经济分析,镍氢电池的主流地位将可延续至2011年,但是2011年之后锂电池将逐渐侵蚀镍氢电池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丰田、通用、大众和日产等厂商纷纷加大对锂汽车动力电池的投入力度。即便是镍氢电池的“代言车型”丰田普锐斯也在考虑使用锂电池。
就此看来,中国出台此规划貌似“独行特立”,但是业内人士指出,之所以国家现在把发展重点从锂电池转变为镍氢电池,主要原因是,镍氢电池的技术比锂电池更成熟,矿产资源更充足,未来能使新能源汽车更易进入到商业化阶段。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副处长苏怀山表示,从成本和商业化的角度看,镍氢电池是更现实的选择。镍氢电池已进入成熟期,是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所用电池体系中唯一被实际验证并被商业化、规模化的电池体系,全球已经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全部采用镍氢电池体系。另外,丰田原计划在2009年上市的新一代普锐斯上搭载锂电池,但由于安全方面尚待完善的原因,这一计划将被推迟到2011年之后了。
由此可见,政府层面对锂电池的限制,主要是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锂电池并不具备大规模商业推广的优势,而选择镍氢电池作为过渡产品。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本富士经济分析也提到了2011年之后才是锂电池开始抢占镍氢电池市场份额的时候,而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规定,对装备锂电池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限制时间是在2010年12月31日前,并没有彻底地关死锂电池发展的“大门”。
而对于锂电池的相关企业来说,虽然该规则对于当前的锂电池发展或许会有一些不利影响,但是未来的发展如何将取决于能否解决锂电池汽车商业化问题,否则依然不能获得政策的“青睐”。
来源:安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