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车市增速预期良好 环境难以承受
发布时间:2009-12-03 00:00:00

  饶达:未来3年车市最低年增长11%

  饶达:谈到汽车市场,整体来说是把政策的因素夸大了。要讲中国汽车市场反弹,是从去年12月份开始,去年10月份的销量比11月份还多,所以那时候是严重下滑的状态。但是12月19号,国家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出台,马上在十二月份当月节创造了历史新高。

  在1月20号出台的1.6升购置税减半的政策,按道理来说,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政策效益将削弱,而且还没到11月份已经有消息说继续维持今年的购置税减半政策到明年,起码在年初是这样,但是市场仍然特别好,好到9月份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那个月只有23个工作日。到11月份再创造一个只有21个工作日的销售记录。

  什么原因这么好呢?是80后这些最能接受现代生活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是他们的父母把他们看作宝贝,什么投资都愿意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多人大学毕业不久就买车。使他的70后、60后的领导感到压力,因此掀起了一个购车热潮。这个购车热潮使得汽车逐步变成是生活必需品。才有中国车市目前这种好的状态。

  汽车下乡的作用也很大,汽车下乡跟购置税减半对市场的贡献大概是50%。而成品油价税费改革,也就是大家讲的所谓燃油税。但是财政部讲中国税种没有涨上去,大家还是准确的讲叫做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它的贡献是50%。

  之后推出的是购置税减半。购置税减半,十万补贴4280元。跟美国的补贴,我们要低七八倍。但是我们的效果相当好。时间推移以后这个效果会削弱,但是依然会起作用。

  明年市场的高速增长是肯定的。但是社会很难承受这么高的增长。首先,城市改造、环保、交通事故都很难承受这个高速增长的势头。今年估计要增加汽车保有量,从去年年底的4600到今年7500万辆以上。一年增加1100万,路没有这么快的增加。我们把农村“村村通”的路全算上去370万公里,如果不算上去,要减130万公里,只剩下了240万公里。在这种情况下,一年增加15%以上的汽车,路能修那么多吗?我们国家最高的年景,一年不会修超过十万公里的路。

  目前哪个部委也不敢反对汽车购置税的优惠,但是社会承受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世界经济比较稳定以后,这些部委就会出来说了。不过汽车政策的推出,现在看来影响比较大的只是购置税减半,“以旧换新”到现在为止只有两千多辆,作用不大,国家的钱花出1%左右都差不多了。

  消费信贷不要指望有重大的改变。今年的消费信贷按新车比例是下降的,不是上升的。银行一松口,国外是资本过剩,我们是资本不足,汽车金融公司都没有多少钱,也都贷得差不多了。就是还有一点优惠政策,我估计要是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搞汽车消费信贷,明年也没有多大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的状态如何呢?我今天上午做了一个统计,到11月底,中国汽车新车的销量已经超过1220万辆。今年全年是1360万辆左右,在这个基础上,明年是一个什么情况?明年政策一推出,肯定超过20%。因为25万亿的存款,25万亿存款中,80%的人拥有20%的存款,20%的人有80%的存款。这20%的家庭就是八千万户,他们平均拥有的存款是25万。最少的也超过十万,如果考虑到富裕家庭有买两辆车的问题,再加上中国还有很多商用车,可以这么说,这些人要买了车,中国还要增加三千万辆乘用车。意味着今后发展要满足这些人的需要还要三年时间。所以市场应该是乐观的。

  不过国家会进行调控。因为社会承受不了。因此我估计最低增长整车会是11%以上。乘用车高两个点,13%。美国说2014年,它的市场恢复到1450万,我们明年就可以达到1500万。我们的世界产销第一。我估计国家要控制在20%以下,就是1620万辆。这也了不得,2011年有可能超过10%。2012年以后,国家可能承受不了这个速度的增长。因为如果这样下去,我们国内市场将会是3600万辆的销量。汽车保有量是2亿4千万辆。比美国多20%。我们哪有那么多路?我们将消耗掉全世界石油的三分之一。哪有那么多油供给你?这些问题怎么办?看我们国家的政策怎么调控。整体来说,中国人对现代美好生活的追求是超过了很多人想象的。

  贾新光:明年走势肯定是前高后低

  贾新光:我们研究明年市场陷入了一个误区,好象都是研究明年的政策走向。

  我觉得研究市场也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应该放在更重要的方面。比如说上午大家都讲了宏观方面,市场的微观起变化,影响到宏观形态。比如说刚才饶先生说了,80后购车,这是我们车市最主要支撑力。80后购车,你不能按他收入算,按他收入算他肯定不够。但是购车他是主体。全国房地产协会的会长有一个观点,他说为什么房价推高?是丈母娘干的,丈母娘逼着姑爷买房,不买房不能结婚。现在80后每一个心里都想着要买一个车。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什么买车那么厉害,而且是小排量、低价位的车,刚好是他的购买结构。

  现在我们的消费结构在变化。现在的钱往哪花,没有别的地方,就是车、房子。我们现在要研究区域市场。现在增长最快的是城市边缘地带,刚才很多专家也在议论,四五级市场,我们要把市场研究更深入一些。特别是你那个市场,你所能够接触到的市场,这才是应该研究的。我觉得明年宏观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我发现汽车市场不是一月到十二月,汽车市场应该是头一年七月到下一年六月这个周期。08年是前高后低,09年是前低后高。明年肯定是前高后低。所以正好他高的在一段,低的在一段。所以我们明年上半年形势会相当一部分延续今年的形势。但是下半年由于基数抬高了,政策的效益开始减弱。所以下半年会开始出现一些困惑。

  钟师:经销商扩网避免盲目冲动

  钟师:刚才两位的分析至少让经销商投资的时候有一些依据。我们第一次井喷来自于2003年的时候,当时大部分的经销商也为那个欣欣向荣的局面而鼓舞,大面积的扩张网络。最后的结果我们过了四五年以后,这里面有了很多的分化,也有很多的负作用,也有很多的恶果,我们也看到很过的惨案。今年第二次井喷以后,厂家肯定要扩产,这样的话,我们就请林总帮我们分析一下,你长期做经销商的市场研究,也了解了第一线经销商的酸甜苦辣。针对今年这么好的一个形势,经销商既困惑又兴奋。从你们的研究角度给我们在座的经销商一些忠告,使得将来的投资,尽量避免第一次井喷时候的某些在经销商网络扩张的时候一些非理性或者盲从或者是盲目性举动。

  林雷:布局三四线城市经销商集团发挥更大作用

  林雷:我们从去年开始进入一轮新的经销商发展的高潮。

  我们第一次高潮是从90年代末到04、05年结束。我们今年进入一个新的高潮,这两个高潮期略有不同。这次的高潮从网络布局是向三四线城市布局。如何在三四线城市布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是谁去布局。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用现在一线的经销商去铺二级网点,还是选其中一部分布二级网点,还是在市场有利的地方直接布一级网点。过去所有经销商网络的资源配备、管理配备都是以一二线作为基础的。到三四级就完成不一样了。

  今年很多经销商就说我们的文化体系、管理体系还不知道如何下到农村这一级。到三四线布局的时候,布局的标准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在第一次高速布局的时候,后来我们发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比较强调的硬件统一造成的大的投资规模,三四线城市肯定不可以考虑。到底以什么标准来统一?我们应该重视的是软件统一、服务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形象统一,而不是硬件统一的概念。

  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问题,我们在一二线城市布局的时候常常发现人才紧缺。店长还没有找到,服务的人员、技工人员就更加紧缺。我们在三四线城市仍然要保证我们品牌的稳定性,同时要传达我们的售后满意度、销售满意度。在三四线的经销店的人员能不能帮助我们厂商准确的传达品牌、服务满意度的概念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下一个挑战,当在三四线布局的时候,网点的考虑是很重要的。三四线城市每一个市场存在很大的差异,市场的增长速度很快,他的规模很小。在什么样的半径内来布局很重要。如何渡过头几年的风险期,如何避免过于分散,如何在三四线城市有一个合理的网点布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第一,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进入三四线城市,第二,我们如何在三四线城市找到合格的人员。过去是以厂商为核心考虑,更多的是依托于表现出色的一二级店的布局方式。在这一轮布局中我认为经销商集团和经销店应该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在帮厂商做2000年高增长的摸索的时候,所有的策划都是以厂商为主完成的。到这一期我们经销商集团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经销商集团也有很大的人才发展的力量。在这次高速增长中,经销商集团和经销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钟师:既然中国现在的产销已经达到了两千万,应该进入世界的前位。跟十年前有所不同。我们自己的布局也要创新,体现我们社会的和谐。我们不希望若干年以后,等到市场有一点波动的时候,再看到经销商退出,虽然这个市场难免是优胜劣汰,我们希望受伤的经销商越少越好。

来源: 凤凰网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