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在广东佛山的零部件工厂工人因不满薪资待遇,从5月7日开始罢工,要求厂方将薪水提高到2000-2500元。据最新的消息显示,截止到6月1日中午,这家工厂尚未完全复工。
据了解,这家工厂是本田于2007年在华成立的独资零部件制造企业,生产变速箱、发动机零部件传动轴、曲轴、连杆以及齿轮等。主要供其在华的数家整车企业与发动机企业配套。由于本田采取了零库存生产策略,其上游零部件与整车制造之间几乎是同步衔接,供应链的断裂,导致下游整车厂几乎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陷入瘫痪之中。因此5月下旬以来,本田广州、武汉等地的整车生产线相继停产。另有消息称,由于出口欧洲的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的变速箱部件同样由该工厂配套,料其欧洲市场的部分车型亦受停工事件影响。
面对停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表示,如果短期内零部件的供应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不得不从其他渠道获取零部件。而其所谓的其他渠道,很可能指的是本田中国地区之外的其他上游厂家,但这料将打断过去本田在中国地区构建的供应链之流畅。
无独有偶,因不满工资待遇,为北京现代提供车身框架及零部件的北京星宇车科技有限公司1000余名员工主动停工,要求涨工资。据了解,星宇公司和另外两家关联公司,是给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汽车车身框架及零配件的供货商,工人停工后导致现代汽车的生产受到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汽车企业的战略要地,这里有着增长惊人的消费市场,还是劳工、土地等各项生产成本十分廉价的制造基地。包括日本汽车制造业在内的汽车厂家,无不把中国列为其全球的战略区域。但是近期发生的这两起事件让我们看到,受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叠加,中国市场的劳动力成本在增加。
日本本田汽车自1998年在广州设立中国首个整车厂以来,先后成立了四个整车厂及多个零部件厂,包括一个全部出口欧洲的独立生产企业。而市场方面,本田2008年全球净利润15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实现净利润则高达13亿美元。本田的社长不得不说是“中国市场救了本田”。“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已使得本田汽车决定扩大其产能。比如近期本田汽车正式对外宣布,计划2012年前将在华两家合资公司的总产能提高36%,至83万辆。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沿海地区的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当工人要求提高待遇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要生产只能逐渐提高工资,并且需要在员工管理上下功夫。这意味着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尤其是对于想在中国市场做大做强的企业。而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当中国习惯了以低劳动力成本博取经济发展的超车优势之时,一旦这种优势消逝,中国发展何以为继,才是最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