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未来荣威等或将挑起国内自主品牌的“大梁”
发布时间:2010-09-29 09:51:44

    随着近期国内整车合资企业开始热衷于推“自主品牌”,随着新进者的不断涌入,国内的自主品牌竞争格局开始日趋复杂。

    其实,自“自主品牌”这一概念于本世纪初在中国市场被提出来之后,尽管也被政府写入政策文件,但如何界定并未有完全清晰明了的规定,业界争论也一直未止。在本文中,我们将自主品牌做一个粗浅的分类:以奇瑞、比亚迪以及吉利等为主的传统自主品牌;上汽“荣威”、一汽“奔腾”、东风“风神”等为代表的集团下属自主品牌;最近刚相继发布的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东风日产“启辰”以及更早之前推出的广汽本田“理念”等被视为合资企业自主品牌。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奇瑞、吉利等传统自主品牌已经在低端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具有了一定的积累,正开始向着中高端市场寻求突破。但是从目前的成效上来看,传统自主品牌受困于技术实力、品牌形象等因素,向上突破之路走得较为颠簸。

    反之看合资企业自主品牌,从合资企业的表述中可以看到,这类自主品牌多半定位要低于合资品牌的现有车型,起到一个对现有产品线补充的作用。而目标市场则定位在传统自主品牌所擅长的小排量市场或者是低端市场,在价格上也较为接近。在技术上则有合资企业本身技术水平作为“背书”,在品牌形象上也可以依靠原有的合资品牌。可见,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将直接挤压到传统自主品牌的市场。

    同样,集团下属自主品牌也对传统自主品牌形成挤压。有说法称,集团自主品牌尽管其技术大多也来自于外界,但已经拥有了对品牌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在通过巨额资金的投入,对平台实行本土化改造同时扩大自主创新的举措,使得对品牌的延续能力和未来的发展走向掌有绝对的控制权。

    作为较具代表性的上汽荣威品牌,其技术始于罗孚。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后,目前已推出多款车型,并于2009年实现盈亏平衡。类似上汽集团这样的本土汽车集团,在财力、人力以及技术储备上均有了丰厚的积累,再加上政府资源丰富,在发展自主品牌方面无论是灵活性、持续性还是创新性都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此外,与合资伙伴互通有无的良好合作关系,也让中国本土的这些汽车集团在发展自主品牌方面如虎添翼。2010年8月,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在上海签订了双方联合开发新一代环保节能动力总成技术(包含高效能小排量系列发动机和干式双离合变速器)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此次合作双方除了共同研发之外,更重要的是也将共享知识产权。这对提高上汽自身的开发能力和发展旗下自主品牌,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本土乘用车企业的格局已经出现了变化的苗头,传统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正面临着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和集团下属自主品牌的“围剿”,而从目前的迹象来看,未来或许是集团下属自主品牌将挑起国内自主品牌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