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亿美元——这是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预测的2011年仿制汽车零部件带来的损失额。但仿制汽车零部件的危害还不止于此,据日本自动车部品工业会(JAPIA)国际部部长堀节雄先生表示,除了经济上带来的巨大损害,在严重情况下,仿制汽车零部件还会危及用户的生命。
堀节雄先生是在12月8日于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六届Automechanika Shanghai期间发表以上观点的。本届展会是亚洲最大的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来自27个国家及地区的3115家参展商在此展示各自的最新产品和服务。
据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报告称,仿制品的国际贸易量在2000亿美元以上,其中2008年一年,仿制汽车零部件带来的损失就有120亿美元,预计这一数字会在明年飙升到450亿美元。据堀节雄先生介绍,仿制汽车零部件主要是侵害了商标法,其侵害的产品涉及插头、发动机支架、机油滤清器、刹车片、燃油滤清器、转向零件等众多细分种类。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是仿制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大国,83%的仿制零部件都是在中国生产,经由新加坡、约旦、香港等地扩散的全世界。
仿制汽车零部件带来并不仅是经济损失。使用质量低下的仿制品会引起汽车故障,进而可能引发生命攸关的事故。堀节雄先生以火花塞为例进行了说明:仿制的产品就可能会出现瓷器破碎、密封性不良、电极溶解、熔接不良等一系列问题,都可能导致发动机故障,诱发交通事故。
鉴于仿制汽车零部件的危害,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和改善是当务之急。堀节雄表示,JAPIA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变目前的情况。除了对侵权的企业进行上诉外,JAPIA还采取了与相关团体合作,向消费者以及流通行业的人员提示、警告,以及由监管当局举办研讨会等形式。目前16家日本企业、欧美零部件工业会、IPG和一些国家的监管当局等,均已响应了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