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应对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
发布时间:2010-12-13 10:43:45

    新能源汽车已毫无争议地成为未来汽车的代名词,我国能否在这场新的产业革命中与发达国家比肩而行?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上,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向记者表达了他对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迫切心情。他说,现在很多人包括业界权威人士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表示担忧,对这一领域出现的一些新生事物表示担忧,甚至持否定态度。但从全球汽车发展趋势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迫在眉睫,如果我们不迅速行动,加大扶持力度,将丧失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绝佳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民营企业巨大的创新能力。

  胥和平的这种紧迫感首先来自一组数据。

  据他了解,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规划是,到2020年,各类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是1000万辆。如果按有关专家预计的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4亿~4.5亿辆来计算,届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在汽车总保有量中所占比例为1/40。而日本的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目前已占其年汽车销量的10%,美国占3%。10年后,这个数字日本很可能提高到30%~40%,美国可能达到20%~30%。目前各国的政策取向和企业技术储备、投入都表明,美、日等发达国家达到上述目标完全可能。也就是说,从规划上我国就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其次,新能源汽车已经接近快速发展期,很多技术已经具备或初步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胥和平说,从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看,一项重大技术的出现及其大规模产业化推广需要二三十年的积累、沉淀,直到成熟。现代电动汽车技术已经有了二三十年的积累,很多技术已经具备或初步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条件。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已经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产业转型的步伐可能加快,全球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加快了这个步伐。在很多新兴技术产业领域,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已经走在前面。

  本世纪初的头两年,一些跨国汽车公司曾放慢电动汽车的研发步伐。但他们很快调整了战略。通用、宝马等跨国汽车企业,都有可持续发展的电动汽车战略。当这些跨国公司发力的时候,市场格局就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这个时间可能只有三五年。胥和平说:“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几家大的汽车公司,明、后年都将有百万辆新能源汽车投放市场。连我们认为比较遥远的氢能源汽车,几家跨国公司在2015年前后也将以十万辆、几十万辆级的规模投放市场。”对此,发展中国家要特别警醒。

  第三,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已经具备发展高技术含量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和条件。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GDP是三五百美元,直到去年达到3700美元。在这样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生产能力下,我国的汽车年产量突破了1300万辆。今年,我国人均GDP有望达到4000美元。那么,未来10年,按每年9%~10%的增速计算,人均GDP将达到9000美元左右。到那时,我国的技术、产业投入能力和对市场培育的能力将与今天完全不同。

  胥和平特别强调,尽管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汽车工业本来就相对落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时间较短,面临技术和产业能力储备不足,市场成熟度较差,缺乏经验等现实问题,但是,我们应该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全新角度来理解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尤其要特别关注一些民营企业的崛起。

  据他介绍,今年以来,他到各地考察新兴产业的发展,结果令人十分振奋。胥和平说,在新技术、新兴材料领域,有很多新东西我们并不熟悉,只要积极行动起来,就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中,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就是市场的力量。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他举了一家民营企业的例子。这家不起眼的电池公司,紧紧抓住了市场迅速成长的机会,如今已经做到6000万安时,很快将做到10亿安时甚至几十亿安时。胥和平说,不仅是汽车领域,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及生物制药领域等,都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身影。

  在胥和平看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存在与世界同行的机会,这是中国汽车产业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业界的共识。但如果我们在技术进步、市场培育和产业规模化发展上不尽快有大动作,三五年后形势将非常严峻。当领跑全球汽车业的“老大”跑起来时,形势可能与现在完全不同。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积极进取。

  胥和平认为,未来10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重要,随着新的技术变革和全球产业转型,新一轮竞争已经开始。10年时间,足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竞争格局。中国电动汽车、中国的汽车产业能否在其中占有份额,占有多大的份额?我们对发展新能源汽车有没有清醒的认识和积极进取的态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