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从广州车展上看2011中国汽车市场
发布时间:2010-12-22 11:27:20

    12月20日,2010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拉开帷幕,国内外600多家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参展,将展出890多款车型,其中全球首发车5辆、中国首发车45余辆,概念车30辆,这其中,重磅首发车型也并不少。本届广州车展延续了第六届和第七届的风格,依旧以“科技”作为车展的主题。
    年末举办的广州车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对当年汽车市场的总结,不过就影响力而言,尚不及北京车展和上海车展,在本届广州车展上也有部分主流车企因为要参加2011年的上海车展而缺席。再加上受亚运会的影响而延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届车展。但是考虑到2010年的特殊性,本届广州车展还是值得我们多加关注的。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再度实现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而考虑到整体市场回归理性、优惠刺激政策推出等多方因素叠加影响,2011年汽车市场放缓已成为定局。汽车企业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市场变化,我们或许能从本届广州车展中略窥一二。不仅如此,本届广州车展同时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收关车展和“十二五”规划的开局车展,一方面体现了对以往发展态势的延续,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未来汽车市场的某种趋势。
    通过目前所披露出来的消息,我们可以看到,本届广州车展主要有两个亮点。
    一是和往届比较,新能源车型有所增加。多款新能源车、概念车,尤其是已经在亚运期间示范推广的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和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观光车在展会上集中亮相。例如上海通用汽车带来了赛欧电动概念车和雪佛兰VOLT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丰田汽车以“环境、未来”为主题,首次展示数款最新研制的环保型绿色概念车;东风日产则带来了2011年将以进口方式引入国内市场的电动汽车聆风。
    二是汽车企业在本届车展上所展现出来的对2011年汽车市场的布局趋势。本届广州车展上,从参展面积到展出车型,合资品牌显得十分积极。从展出的车型上看,合资品牌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SUV/MPV车型以及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
有业内人士指出,合资品牌的中国产品布局已经逐步完成,本届车展上所展出的这些SUV/MPV车型目的在于填补相对空白的市场。这其中的上海大众新途安、广汽丰田Verso、体现了MPV的新的家用车型竞争趋势,丰田Venza以及刚推出的一汽轿车马自达8、上海通用GL8等提升了商务MPV的产品系列,这些合资新车大幅提升了MPV市场的产品丰富程度,有效弥补了竞争缺陷,为2011年的MPV市场的恢复活力奠定良好基础。而SUV市场的重点是待国产的强势SUV新品。斯科达Yeti、宝马X3等新品即将国产,这些德系新品有效的丰富了SUV的车系构成,尤其是对一枝独秀的奥迪Q5\日系为主的中高档SUV市场都带来新的竞争活力。法系的标致3008等车型也值得期待。此外,合资品牌的轿车新品较多,这些新品也是布局2011年车市的重要棋子。小型车领域的上海大众的新波罗、北京现代的瑞纳两厢都是重磅车型,而中高级车地东风悦达起亚新远舰等也是值得关注的。此前我们曾经关注过,自主车企希望在2011年通过SUV车型来实现向上突破,从目前的形式来看,随着合资企业对SUV市场布局的完善,自主车企所面临的压力将加大。
    更重要的是,不少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借助本届车展走向了前台。例如广汽本田经过3年的酝酿,在本届车展推出了“理念”的首款量产车型;东风日产在短短3个月内,也在车展上揭开了“启辰”的神秘面纱,而这两款车型分别将在2011年及2012年上市。
相比较合资企业的规模化参展,传统意义上的自主品牌企业在本届车展上则显得十分“低调”。不仅规模上无法与大众、丰田等企业抗衡,在新车投放方面,自主车企也差距不少。据统计,2010年在广州车展上自主品牌展出的全新车型不到10款,其中重量级车型更是微乎其微。奇瑞在广州车展上只上市了一款配备自动变速箱的瑞麒G52.0AT版车型,而上汽乘用车带来了第六代MG3、MG6Saloon两款新车。中国一汽则将发动机作为了参展重点,海马、比亚迪、吉利也仅有一款新车型发布。另外,众泰等自主汽车企业索性缺席了本届车展。
    相比较合资车企有计划有规模的态势,自主车企多少有些底气不足。甚至可以说,现阶段传统意义上的自主车企已经面临一个比较紧张的态势。我们曾经提出过,2010年是自主车企大力发展的最好时机,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显然自主车企未能够抓住这一发展机会。而在2011年,考虑到整体汽车市场增速放缓,自主车企首先将面临一个增长的压力;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物价上涨等成本压力增大,而车价难以涨价,自主车企只能面临压缩利润和费用的选择,这使得自主车企的发展日益艰难。
    在缺乏技术及合适车型的前提下,自主车企继续一味选择向上突破显然不是太明智的选择,而扎扎实实将现有的二三线市场份额抓牢、加强在服务上的提升,或许是自主车企更好的选择。虽然说2011年的市场格局将更加严峻,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