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全产业链合力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发布时间:2011-01-04 10:51:12

    2010年,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如沐春风,捷报频传。放眼国际,以通用增程型电动汽车雪佛兰沃蓝达和日产纯电动汽车聆风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开始试水民用市场。在我国,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也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面对大好机遇,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

  ■  呼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综观国内外,如今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其中,德国提倡产、学、研结合,美国也深知单打独斗难成气候,由电力、运输、汽车、通信等领域的10多家企业联合成立了美国电动汽车联盟,推动电动汽车在美国的规模化发展。丰田、日产和松下电器,本田和康泰公司,福特跟JCS公司等跨产业的合作,成为跨国公司不约而同的选择。

  谈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中国汽车报社社长、中国能源报总编辑李庆文指出,未来5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期,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他认为,要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电动汽车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相对较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认为,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电动汽车的相关方必须紧密合作。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车分会主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陈全世说,在电动汽车实现产业化时,如何在原有优势基础上更好发展,要进一步明确分工,该做什么做什么。

  作为零部件企业的代表,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技术顾问卓斌说,汽车本身是一个集成体,强大的、高水平产业链是传统汽车的基础,也是新能源汽车的基础。

  ■  谋求官、产、学、研齐心协力

  2010年可算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元年,科技部电动汽车“十二五”专项规划、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和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等利好文件相继出台。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和补贴力度相当大,但李庆文提醒,政府的补贴政策总有一天会退出,企业如果不抓住有利时期,努力发展,会被竞争对手甩在后面,令中国电动汽车丧失发展机会。

  在电动汽车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强力推动必不可少。随着发展进程推进,政府的扶持力度会逐渐减弱,这时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从政府埋单逐渐过渡到政府补贴一点,消费者自愿购买。福田汽车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赵景光认为,只有普通消费者愿意自己掏钱买车并且买得起、用得好,新能源新车产业才算健康发展起来了。

  卓斌补充说,就零部件企业而言,今后要继续把工作做精、做稳、做细,提供与传统汽车零部件水平相当的产品。


  ■  契合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有前景

  在未来电动汽车市场,谁是产业化的主力军?谁能叱咤风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小型纯电动汽车是最有生命力的发展主力,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等暂时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很难产业化。他指出,低端不意味着低水平、低技术,低端切入,以小带大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市场化选择。

  针对我国大量出口的轻型电动车在国内得不到“准生证”的现象,郭孔辉说,这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发展。让市场需要的小型电动汽车尽快拿到准生证,让能造出高质量、契合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企业尽快获得入门资格,是我国电动汽车实现产业化并带动电池、电机、电控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于动力电池技术一直没有突破这个问题,付于武认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混合动力不一定是过渡方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混合动力汽车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导力量。

  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宿佳敏说,借鉴我国汽车发展经验,在电动汽车方面,企业可从低端产品做起,随着技术发展,让电动汽车逐渐渗透到百姓生活中,一步一个台阶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