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国内外技术差距明显
我国电动汽车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尤其在研发方面差距很大。有人认为,我国可以借助电动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我认为弯道超车是“违法”的、“危险”的事情。
单就电池来说,我国和国外差距就不小,比如在生产一致性上就有一定距离。现在,国际上电池发展非常快,种类也很多,我国电池的发展相对稍慢。首先,技术创新比较少。其次,目前尽管还是以锂电池为主,但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研究钠盐等新型电池。钠盐能量密度高于锂,遗憾的是,没有听说国内哪个机构在做相关研究。再次,电池的续驶里程和使用寿命都不长。
当前,很多国家都有能力生产纯电动汽车,但他们选择了从混合动力汽车开始,不是因为生产不出来,而是能够满足需求的电池还没有出现。
未来,在电动汽车发展上,应多花功夫搞技术研发。不能不顾技术水平,只考虑“超车”或者其他一些目标等,这样很危险。
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电池责任专家肖成伟——技术并无太大差距
在动力电池方面,我国与国际水平相比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从技术水平看,我国基本与国外同步;从产业化进程看,比国外略胜一筹。由于研究侧重点不同,美国的基础研究比较好,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并不比我们好。与日本这样的一流电动汽车国家相比,我们在技术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已经自主研发出了镍氢和锂离子两种类型的6Ah~100Ah多个系列车用动力电池,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等关键指标均有明显进步。
当前,各国都在大力投入支持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比如,日本政府把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核心内容,计划到2020年普及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美国政府已开始部署实施总额为48亿美元的电池与电动汽车研发及产业化计划。未来,我们面临各国的竞争与挑战,任务更加艰巨。要想实现更好发展,还应继续加大投入,以生产出更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