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目前几乎是业内的共识了,而在市场放缓的背景之下,汽车企业想要实现销售增长,就意味着需要去挖掘新的市场空间。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向二三线市场扩张成为了大多数汽车企业的选择。
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京、沪等一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增速为34%,同期二三线市场的增速则分别达到了41%和51%,2010年前三季度,许多二三线城市的增长率已超过30%。再加上北京近期出台限购政策等因素,因此,众多合资企业纷纷表示,要转战二三线市场。
据了解,广汽丰田销售副总经理李晖表示,把经销商渠道向下渗透,是广汽丰田2011年的工作重点。截至2010年底,广汽丰田大概有240家销售店(其中,布局在二三线城市的经销商占所有经销商的比例为25%),到2011年底,广汽丰田计划将经销商队伍扩大达到350家,在新增的100多家经销商里,将有80%以上都布局在二三线甚至更低级别的市场。上海通用有关人士表示,2011年,上海通用将新增100多家雪佛兰品牌经销商,实现覆盖全部二线城市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局面。
虽然我们可以看到在2009年、2010年两年间二三线市场所展现的强大消费需求,但是想直接“享用”二三线市场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在经历了两年的需求爆发之后,二三线市场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需求稳定释放的阶段。从2010年12月全国汽车市场销售情况可以看到,在相关刺激政策即将到期之际,12月的汽车市场非但没有出现往年的“翘尾”现象,反而增速放缓。这显示了支持中国车市高速增长的二三线市场需求爆发结束,但是考虑到中国本身经济增长的整体大环境,我们认为二三线市场的需求是持续存在的,但是想要再现此前的爆发,是不太可能了。
其次,二三线市场相对而言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多元化趋势更明显,而一线市场购买力较集中,消费需求差异性不大。因此习惯了一线市场的汽车厂商想要适应二三线市场的特点并不容易。
从渠道方面来看,传统的一线市场汽车消费的商业业态主要是以4S店为主,但二三线市场毕竟市场容量有限,需要厂商采取类似“卫星店”等变通的模式。目前汽车厂家在二三线市场的渠道建设还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追求的是快速的复制渠道,满足产能迅速扩大而产生的实际需求。但由于二三线市场地域辽阔,市场较为分散,虽经多年努力,但不少企业市场销售渠道建设仍停留在起步阶段,网点数量少。由于缺乏足够的网点,这使得部分车企在二三线城市的影响力不够,同时也影响售后维修服务水平。
从车型方面来看,二三线市场的消费者更注重汽车性价比和实用性以及可靠程度,合资品牌也缺乏适合二三线市场的车型。以广汽丰田为例,有说法称,广汽丰田2010年实现的26.9万辆销量业绩中,其同比28.5%的增幅主要倚重于凯美瑞(15.7万辆)和汉兰达(8.7万辆),而更适合二三线市场的小排量车型雅力士的销量仅为2.5万辆。广汽丰田原营销副总经理胡苏曾表示,销售网络少、品牌形象及车型价格较高,将影响到广汽丰田等合资企业在二三线市场的业务进展。
虽然说合资汽车的市场下探给了自主品牌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合资品牌在二三线市场也有着“先天不足”,需要磨合摸索的时间,因此并不能在短期内抢占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