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智能汽车渐行渐近
发布时间:2011-02-22 10:22:05

    瞄准2011年车市,2010年底,多款新车扎堆上市。其中,12月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上市的华泰B11无疑是受到业内广泛关注的新车之一。除了使用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外,B11的另一个主要卖点就是配装华泰汽车与英特尔共同开发的3G实时智能车载信息决策系统TIVI,通过3G网络服务,可实现在线视听、资讯查询、网络社交、车载办公、智能导航、预约保养等功能,让车主享受无线互联的乐趣与智能服务的便利。

  将车载智能系统作为新车的卖点,华泰不是第一家。此前,上汽、长安曾推出两款3G汽车———荣威350和长安悦翔3G版。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发动机大功率、大扭矩,车内大空间等物理参数作为竞争手段的做法已经显得单薄。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将车载智能系统等汽车电子技术作为重要的竞争砝码,已被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接受。

  ■  工业时代

  依靠空间建立竞争优势

  将大功率、大扭矩发动机和大空间作为竞争手段,是汽车企业在工业时代取得市场优势的有力武器,且效果很好。比如,本田公司将核心设计理念———MM(Man maximum,Mechanism mini?鄄mum,即乘坐空间最大化,机械空间最小化)理念应用于思域,由此发扬光大。基于MM理念,思域先后推出三门、四门、五门等多款车型,由于拥有同一级别轿车无法达到的空间,大大提高了乘坐舒适性,取得不错的市场效果。

  在我国,由于消费者比较注重乘坐空间,汽车企业更是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包括奥迪A6L、A8L,宝马530Li、750Li,奔驰S600L和雷克萨斯LS460L等在内的加长版车型越来越多。自主品牌车型延续了这种发展思路,在车辆轴距、轮距上做文章,绝大部分车型都强调在乘坐空间方面的优势。

  ■  信息时代

  车载智能系统形成差异

  物理参数的提升总有一定限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单纯追求物理参数优势已经显得较为单一,难以体现车型特色,竞争向汽车电子技术延伸已经成为趋势。在物联网概念出现前,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单一,多为影音娱乐、导航等,且未形成系统。

  丰田和通用对车载智能系统的应用较早,他们推出的G-BOOK智能副驾系统和安吉星(OnStar)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也让配装这两大系统的汽车与其他车型形成明显的区别。

  丰田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车载智能通信不单纯是一种对导航系统起补充作用的信息系统,而是将人、汽车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信息网服务,是一种新型汽车生活方案。G-BOOK智能副驾系统2009年3月正式引入我国,目前已导入雷克萨斯全车系,同时在丰田皇冠、凯美瑞和凯美瑞混合动力的部分车型上得到应用,已有约4万多名客户使用。据了解,丰田将在2011年上海车展等展览中详细介绍G-BOOK,努力使消费者全面了解它的优势,并计划于2011年春率先在我国推出G-BOOK图形交通信息服务。

  上海安吉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通用汽车、上汽集团和上海通用汽车于2009年10月组建的合资公司,销售安吉星系统,目前在国内服务的客户已有约15万人。该公司乐观估计,未来3年,安吉星在中国服务的客户将达到100万人。

  ■  国内外企业

  纷纷瞄准车载信息系统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产品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以前,自主品牌产品更多强调轴距、车身等物理参数方面的优势,现在开始转向智能系统等配置。这种变化源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发展需要。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汽车上,已逐渐成为跨国汽车公司实现产品差异化、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用户对高端配置的需求,对通过汽车实现多元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华泰汽车公关部部长高红军说。

  据了解,国际汽车业已经开始大规模合作,快速推动车载信息系统的发展。2009年3月,宝马、德尔福、通用、英特尔、标致雪铁龙等通力合作,搭建了一个车载信息系统的开放式共享平台。2009年5月,大众汽车和英特尔发布了基于英特尔平台的“全球开发研究信息娱乐架构”。借助成熟的3G网络,车载信息系统已逐渐成为发达国家汽车的主流配置。

  我国自主品牌中,除华泰汽车外,上汽荣威350已发布inkaNet(3G智能网络行车系统),在2010年底的广州车展上吉利汽车发布了G-NetLink(Geely-智能互联网络),显示了自主品牌车企对抓住信息技术发展机遇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