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无法确定鼓励合资企业推自主品牌是否将列入新版汽车产业政策中,但近来媒体的大量报道显示,在实际操作中,有合资自主品牌计划已成为新成立合资企业和新的合资项目获批的重要条件。
最近两年,国内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已不是件新鲜事,对这件事的争议也是此起彼伏。从2010年争议到了2011年,褒贬不一,至今依然未达成共识。
据了解,除了已确定推出自主品牌的广汽本田、东风日产、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一汽-大众、东风本田、北京现代、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PSA、长安马自达、神龙汽车等也即将加入这个队伍。在新政策即将推出的时刻,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是否成为硬性要求再一次成为汽车企业关注的焦点。
■ 几件饱含意味的事件
大众南海项目起死回生。2009年11月举办的广州车展期间,大众中国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在广州发布酝酿3年之久的“南方战略”。从南方战略目前的推进速度来看,最大的阻力来自南海工厂的建设进度。大众南海狮山工厂项目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几乎陷入停滞境地。在去年12月举办的广州车展期间,大众中国副总裁杨美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由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审批的原因,原计划去年下半年动工的广东佛山南海基地投资计划仍未启动。“其中政府主管部门对我们提出新的产能计划,除了资金和其他方面外,还有些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我们已经非常了解,通过跟政府部门的沟通,我们正在跟我们的股东方商议,找一个解决方案。我相信这个新工厂的审批在不久就会完成。”杨美虹表示。
1月19日,大众中国总裁倪凯铭表示,大众汽车正计划开发一个仅面向中国市场的品牌,并且正在就此与其中国合作伙伴进行磋商。同时,该计划还需要大众总部监事会对方案进行确定。这被看作是大众针对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条件的回应。
与大众的情况相似,长安马自达也在等待迟迟未到的审批。早在1年多前,长安福特马自达就开始闹“分家”,准备成立长安马自达公司。然而,一直到目前,长安马自达独立之事却没有了下文。去年年底的广州车展上,马自达(中国)CEO山田宪昭曾公开表示,之前提交的方案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没有获得通过,修改之后的方案已于去年12月初提交国家发改委,对于此次审批获得通过,山田宪昭信心十足。“马自达在中国市场开展经营活动,会遵守中国的产业政策。”1月19日,山田宪昭首次透露了即将成立的长安马自达合资公司也将推出自主品牌的消息,“我们正在做。”
这几件事,虽然有的未能拨开云雾见到真实结果,但都明示了一点:合资自主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必须要跨的一栏。
■ 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合资自主”会否写入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成为硬性规定?对这个问题,业界争议颇多。
暂且不论是否会成为政策中的一个条文,单就“合资自主”本身而言,它有利有弊,是把双刃剑。
不少自主品牌企业人士对鼓励“合资自主”持反对意见。由于合资企业新推出的自主品牌定位往往较现有品牌低,因此可能直接冲击传统自主品牌产品的固有市场。有人认为,这会成为合资企业打击土生土长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方法,将对现有自主品牌产生致命冲击。“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告诉记者,“合资企业把一些即将淘汰的车型做成所谓的‘合资的自主品牌’,实际上中方并没有通过自主创新来达到掌握新技术的目的,这对提高创新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价值。”
长城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商玉贵则认为,二十多年前,合资确实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今非昔比,时代不同了,自主品牌企业不断提升,不需要通过所谓的“合资自主”来提高自己。最近有消息说,路虎正在跟长城汽车谈合作事宜。对此,商玉贵说:“目前谈的如何我不太清楚,不排除会跟路虎合资合作。不过长城会坚持走自主路线,发展自主品牌。这种合资合作不同于以往的方式。”
但有国内政府官员表示,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毕竟是合资双方所共有,同现在完全依靠国外技术和品牌的情况不同,对企业提高起点是有好处的。并且,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国外技术并不比国内领先,所以基于此类技术的自主品牌并不会对传统自主品牌产生巨大冲击。
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则表示,合资企业做自主对土生土长的自主品牌不是冲击。过去合资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没有扼杀自主品牌,反而在人才培养、零部件配套体系建立等方面有积淀,为自主品牌提供了支撑。现在,定位略低的合资自主,更能促使自主品牌在竞争中找到差距,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