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欧洲车企搅局 新能源汽车混战乱上添乱
发布时间:2011-03-01 10:37:27

    目前,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已进入部委会签阶段。据了解,“规划”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路线方面,鼓励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纯电动汽车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规划”将确定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为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指明方向。放眼国际,各跨国公司多点出击,用技术路线各异的新能源汽车,阐释自己对于新兴产业的理解,共同推动汽车升级。

  以丰田、本田和日产为代表的日本汽车企业,将新能源汽车的主攻方向定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美国2012财年预算案显示,白宫将拨款2亿美元推广电动汽车,同时终止资助清洁柴油车研发,削减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经费。该预算案势必对美国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产生影响。近来,从欧洲汽车企业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来看,他们在新能源汽车路线上,不局限于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时间,国际新能源汽车的混战可谓乱上更乱。  

  ■  “口粮”越来越杂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越来越多元。

  日产聆风纯电动汽车已进入零售市场,接受考验。雪佛兰沃蓝达增程型电动汽车也开始进入美国家庭。近日,宝马MINI E纯电动汽车在北京街头现身,开始在中国进行实路测试。宝马日前确立了电动汽车专属品牌“i”,计划对外租赁i3电动汽车,还将适时推出i8电动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路线上,大众可谓独辟蹊径。近日,该公司在卡塔尔车展上全球首发XL1插电式柴油混合动力概念车,百公里油耗仅为0.9升。菲亚特则利用自已的天然气汽车技术优势,发展天然气汽车。在“通往零排放”之路上,奔驰始终没有放弃燃料电池汽车。最近,该公司推出奔驰B级F-CELL燃料电池汽车,开始陆续交付用户,预计该车于2015年前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量产。

  ■  优势越发多样 新近推出的各种新能源汽车各有优势。

  就所有汽车而言,车身轻量化都是必然趋势。宝马对Megacity(超大城市)电动汽车煞费苦心,该车大量使用碳纤维材料,车重减轻30%以上。该车通过插入式接口充电,在220伏电压下,完全充电需2.5小时;使用380伏电源充电,仅需44分钟。

  大众也在车身轻量化上下工夫,全新XL1的车身由碳纤维强化材料 (CFRP) 制成,兼具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油耗水平令业界震惊。它的问世,令大众汽车监事会主席皮耶希兑现了“打造1款百公里油耗1升以内、适合日常使用汽车”的承诺。

  奔驰F-CELL燃料电池车最高时速可达170公里,续驶里程为400公里。该车配装的燃料电池只需3分钟即可完成氢燃料补充,与一般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相比,该车具有较大优势。

  菲亚特CEO马尔乔内认为,与其他新能源汽车动力源相比,天然气发动机成本较低。在他看来,丰田等企业押宝电动汽车的做法不可取。因为目前电动汽车仍有技术缺陷未解决,例如电池充电时间较长、性能不稳定等问题。

  ■  形势愈加复杂 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天然气汽车……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个问题越来越难回答。

  在多国政府扶持下,纯电动汽车越来越深入人心。目前,日产聆风等纯电动汽车已实现量产并进入零售市场销售。考虑到车辆售价过高,宝马首先在租赁市场试水电动汽车,稍后在零售市场销售。同时,越来越多的汽车充电设施在世界各国涌现,为推广电动汽车铺路搭桥。

  与宝马试水租赁市场的做法相同,由于奔驰F-CELL燃料电池车的燃料补充网络尚未建立,加上按照目前的产量,这款车的价格超出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所以奔驰决定这款车先在租赁市场中蹚蹚路。

  在欧洲多国政府政策扶持下,菲亚特去年在欧洲共销售12.7万辆甲烷汽车,其中包括熊猫紧凑型甲烷动力版轿车和杜卡托甲烷动力版小货车等。据悉,菲亚特今年晚些时候将重返美国市场,菲亚特500紧凑型轿车将打头阵,在美年销量目标为5万辆。马尔乔内对菲亚特天然气汽车的充气速度津津乐道,他认为这种汽车在美国具备发展可能性。

  同样虎视眈眈的还有大众XL1、奔驰F-CELL燃料电池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