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主品牌不会亡于合资品牌之手,但很可能会亡于合资自主品牌之手。讽刺和怪诞的是,这个自主品牌的终极杀手是被产业政策之手鼓励甚至强制催生出来的。
这个画面的无奈和怪诞超出了想象,但是它切切实实的发生着。
奇瑞:三年前,奇瑞“瑞麒”、“威麟”事业部开张,尹同跃拜将杨波,意气风发地宣布:“自主品牌一定要向高端发展”;三年过去,“瑞麒”黯然退回“奇瑞”帐下代管,杨波已挂印而去。这场未能大获全胜的战争开销加上新的建厂投资,奇瑞开始发行新的企业债券,弥补不能上市融资的企业开销。
比亚迪:三年前,比亚迪A1、A2、A3、A4陆续开张和筹备开战,王传福意气风发地宣布:“2015比亚迪要成为中国汽车第一品牌”;三年过去,经销商退网成比亚迪之殇,2011销售业绩黯然失色。
只要看看北京限车后这些最先面临结业关张的自主品牌4S店,就知道自主品牌在合资低端车型的围剿下节节失利,眼看快活不出来了。
理念、启辰甚至还没有轮到他们上场,他们的表兄妹朗逸、新阳光、新赛欧就已经异常成功。新阳光、新赛欧每月销售轻松破万,朗逸冲高破两万,使得自主品牌中低端市场的传统势力领域丧失殆尽,若果再等到理念、启辰和被“合资车企必须推出自主品牌,不然新的产能投资不能审批”这样刚性要求催生出来的“上海大众合资自主品牌”、“一汽大众合资自主品牌”、“上海通用合资自主品牌”、“北京现代合资自主品牌”以比朗逸、新阳光、新赛欧更低的价格(因为这对海外品牌的旧有车型提供了堂皇重生的批量机会和极低的再度开发成本)掠食市场的时候,自主品牌的终场锣声就敲响了。
此前,中国汽车市场广阔的增长前景使得合资企业和自主企业都可以在各自擅长的细分市场裕余分食蛋糕。合资企业垄断中高级车型,自主企业主打草根入门级车型。此后,自主品牌迫切提升利润和品牌形象向中高级车领域进发,而合资车型迫切市场份额向下挤压,纷纷推出合资自主车型。
如果把此前称为合资时代和本土自主创新时代,那么我个人认为2010年之后,已经进入了泛自主时代。而“泛自主时代”很可能实为“本土自主剿杀时代”、“本土自主终结时代”——严峻的时刻已经到来,留给自主们品牌的倒计时不多了;如果有一天,合资品牌的自主车型终于将本土自主车型彻底挤出市场,将意味着自中国汽车本土开发时代的终结。笔者个人认为,需要有大的政治智慧和市场智慧来对此进行考量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