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自主车企多品牌发展之惑
发布时间:2011-05-16 11:24:27

    近日,一汽轿车有关负责人透露,一汽轿车将在奔腾、夏利之后再添一个全新自主品牌,这让人不尽联想起近两年奇瑞、吉利因多品牌发展战略遭到的多方质疑。

  将奇瑞、吉利、多品牌几个词输入搜索引擎,网页上立刻出现一大串新闻标题。看下来发现,多是说奇瑞等自主品牌车企多品牌战略如何不成功,质疑之声占据主流。奇瑞、吉利等自主车企多品牌发展战略真的错了吗?自主品牌车企究竟该不该实施多品牌发展战略?

  ■  多品牌战略有人叫停有人启动

  奇瑞、吉利这两家处于多品牌发展战略争论“风口浪尖”上的自主品牌车企,现在在做什么?他们对业界的争论又怎么看?

  记者首先拨通了奇瑞新闻发言人、总经理助理金弋波的手机。当得知记者想谈有关多品牌发展战略的话题后,原本很善谈的金弋波只说:“奇瑞一直在坚持多品牌发展战略,以后找机会再好好聊,现在不想说更多。”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无独有偶,吉利方面同样不愿提及这个话题。当记者几经周折,联系到吉利集团新闻中心主任陈放鸣时,他仅告诉记者,“吉利的多品牌发展战略已经停了”,除此再不愿多说一个字。

  或许是时间太紧,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或许是就此他们已说得太多,不想再多说?至少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他们此刻不想多谈这个敏感话题。

  上海车展前夕,奇瑞决定撤销威麟品牌事业部,将威麟品牌与瑞麒一样,划归奇瑞销售公司旗下。上海车展上,奇瑞总经理尹同跃公开表示,奇瑞放弃追求市场规模,要收缩战线,改变以往产品偏多的做法,集中资源,打造拳头产品。

  尹同跃的话仿佛在检讨。从奇瑞和吉利的反应看,自主车企启动仅仅两年的多品牌发展战略似乎有“收兵”的意思。难道自主品牌车企走多品牌发展道路真的错了吗?

  就在自主品牌车企该不该走多品牌发展之路闹得满城风雨,奇瑞、吉利“叫停”多品牌战略时,有的车企却正在实践这一发展战略,这就是一汽。已经拥有奔腾和夏利两个自主子品牌的一汽集团近日透露,将再推一个全新子品牌,以填补从奔腾到夏利之间巨大的市场跨度空间。这一消息让自主品牌车企要不要发展多品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  自主车企到底该不该发展多品牌

  与企业的犹豫、退缩相反,业界专家对多品牌发展更多持支持和赞同态度,只是支持有条件。

  “自主品牌车企发展多品牌没有错,这条路肯定要走,特别是子品牌肯定要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向阳给出十分肯定的答案。但他同时指出:“关键是时机的选择。”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从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状况看,实施多品牌战略是必然选择,但对于市场占有率还不够高的自主品牌车企而言,目前并不是实施多品牌战略的良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薛旭也认为,从长远看,多品牌是自主车企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目前的问题在于自主车企是否已具备多品牌发展的能力和条件。

  从奇瑞、吉利两家企业两年来的实践看,说多品牌发展完全不成功并不客观。事实证明,这一战略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产销提升和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奇瑞、吉利借多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品牌形象、向高端靠拢的收效不大。

  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自主品牌在我国汽车市场所占比重已超过四成,产品数量、品种日益丰富,不可能永远在低端徘徊,提升品牌含金量、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向高端进军已势在必行,多品牌发展是早晚的事。

  ■  发展多品牌自主车企准备好了吗

  业界一致的观点是:自主品牌企业发展多品牌是必然选择,但不能操之过急。依奇瑞和吉利目前的实力,发展多品牌有些超前。应顺势而为,首先要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企业各方面的实力。

  那么,在自主车企多品牌发展遭质疑的“风口浪尖”上,一汽集团却欲推全新自主品牌,是何原因?

  2010年,奔腾品牌销量达到13.2万辆,成为中高端领域为数不多实现规模化市场效益的自主品牌。奔腾的良好市场表现让一汽集团有意重新考虑该品牌的市场定位。据悉,它将作为一汽轿车的中高端自主品牌。而一汽轿车接下来要推出的新产品是一款主打年轻消费群体的车型,预计售价在7万~12万元。这就与奔腾品牌新定位有冲突。在奔腾与夏利两个子品牌之间,留有一个大的市场空白。因此,一汽集团再推新品牌势在必行。

  徐向阳认为,多品牌发展首先要具备三个条件,即研发、制造和网络建设都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能够支撑多个品牌的发展需要。在研发方面,要能提供足够多的车型;在制造方面,要能够充分保证产品品质;在网络建设上,要足以支撑各个分网的有效运行。同时,各子品牌必须有清晰的定位,不能是现有品牌的简单重复,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练好内功。

  根据吉利品牌规划,到2015年,吉利计划将拥有5个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40余款车型,这些车型将分布在全球鹰、帝豪和英伦三大品牌下。这三大品牌又都拥有各自特定的内涵。可以说,吉利多品牌战略思路十分清晰。奇瑞同样如此,多品牌战略也经过深思熟虑。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两公司都出现品牌定位不清晰,互有交叉等问题,给市场、消费者造成认知混乱,也暴露出企业在品牌管理方面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