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华泰汽车的合作终止的四天之后,萨博控股股东荷兰世爵汽车发表声明称,将和上市汽车经销商庞大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
世爵和其子公司萨博汽车与中国庞大汽贸集团签署的谅解备忘录(MoU)显示,庞大集团将与世爵公司组建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双方将各持股50%;另外,双方还将组建一家汽车生产公司,其中萨博将持有50%股份,剩余股份由庞大集团与某家国内汽车生产商共同拥有,而且这家合资公司还将为中国市场创造一个新的汽车子品牌。
根据该协议,庞大集团将向萨博汽车支付3000万欧元,用来购买萨博品牌车型,并可能在特定条件下,于30日内再支付1500万欧元购买更多萨博汽车。世爵方面称,这些特定条件包括中国有关政府部门以及欧洲投资银行、通用汽车和瑞典国债管理局的批准。此外,庞大集团将以每股4.19欧元的价格出资6500万欧元购入世爵汽车公司24%的股权。同时,庞大集团将有权提名世爵监事会和萨博汽车公司董事会成员。
庞大集团投入的6500万欧元将会帮助萨博汽车解决中期资金问题。在收到庞大集团先期的3000万欧元注资后,萨博汽车将与供应商达成付款与供货协议,以便尽快重启生产(4月份已停产)。
很显然,世爵此次和庞大合作,目的和之前同华泰的合作一样,仍然是为了解决资金匮乏困局。作为汽车经销商,庞大和世爵的合作具有一定的新意。根据双方协议,庞大将先后出资共4500万欧元用于购买萨博的车型,根据网络上的公开信息,可以估计能购买1000辆左右,和萨博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大致相当。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认为这是庞大的“试水”。通过在中国市场销售萨博的车型,来试验庞大对于这块市场的驾驭能力。如果能够做好,那么入股萨博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此前萨博汽车与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进汽贸)签署和公布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显示,中进汽贸将作为萨博在中国内地销售的官方进口服务供应商。就目前的说法来看,这对萨博和庞大建立汽车销售公司影响不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表示,相关政策并未就进口车在中国的经销商数量作出限制。也就是说,在萨博未投入国产之前,在华进口车销售很可能出现中进汽贸和庞大集团共同代理的现象。而且有说法称中进汽贸作为萨博进口车业务的总服务商,主要负责前期的3C认证等业务,目前还没有涉及销售业务。
但是除去建立合资销售公司这一项之外,萨博和庞大之间剩下的合作就显得有些难以实现了。首先根据双方的协议,未来双方将组建一家由萨博、庞大以及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共同拥有的汽车生产公司,并且还将为中国市场创立一个子品牌。
根据目前中国市场的现状,在前几年产能大幅增加的前提下,目前政府层面对已经具备生产资格的整车企业新增产能审批都把关严格,更别说不具备生产资格的汽车经销商。而据业内人士表示,“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汽车生产厂商的合资企业由中外双方50∶50,其中中方一家公司股比为50,外方可以有1家或者几家股权总共为50,但不允许外方单独一半股权而国内两家企业来占一半股权。”如果按照上述股权萨博、庞大以及第三方的股权结构,从审批层面来讲,是无法实现的。另外,世爵在短期内迅速更换合作伙伴,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政府层面一种变数较大的感觉,因此也不太可能会支持。因此我们认为除非有大的变化,否则这项合作内容将不了了之。
其次,庞大还需要考虑萨博的持续经营能力。有数据显示,从2001年起萨博就没有过盈利,2006、2007、2008年,萨博汽车的亏损额分别为29亿克朗、22亿克朗、30亿克朗。2009年萨博总资产约为10亿欧元,负债为5.28亿欧元。同样,从2000年开始,世爵也一直在亏损,在2009年的前六个月,世爵的亏损达到了870万欧元。2010年上半年世爵亏损1.77亿美元,世爵汽车总资产为10.9亿欧元,负债达到12亿欧元,已经资不抵债。2009年同期该公司总资产为6.4亿欧元,负债为6.1亿欧元。由于财务状况不佳,世爵可能被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除名。萨博2008年的销售量是94751辆,2009年下降到39903辆,2010年全球销量仅为31696辆。
庞大作为一个中国汽车经销商,既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也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因此恐怕尚无办法从车型抑或是管理层面来改善萨博及世爵的经营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庞大的投资入股能否有合理的回报就成为值得担忧的问题。
从最近世爵在中国市场的一系列举动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世爵很急迫能够获取到其所需要的资金来恢复生产,但是错误估计了中国市场的局势。如果时间倒流到四五年前,萨博的技术可能会更具有卖点,但是在当下轿车同质化趋势严重的情况下,世爵想要把萨博的技术卖个高价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