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透露,我国新版汽车产业政策目前仍在修改中,有望年内发布。新版汽车产业政策的修订方向,就是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汽车行业形势科学落实。
今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李万里表示,仔细研读这个规划纲要不难发现,其中很多内容对汽车产业发展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纲要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求是:改造提升制造业,主要任务有8项。他对这8项任务作了简要解读。
■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汽车行业要强化整车研发能力,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提高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
解读: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提高研发能力、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能力,提高节能、环保等各项技术水平。从整个产业的布局来看,产业结构调整仍然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新的创新体制。
■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制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支持企业提高装备水平,鼓励企业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解读:汽车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任务最多、最重,最终目的是实现汽车产业升级。
■ 引导企业兼并重组
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消除制度障碍,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解读:在兼并重组方面,汽车产业被作为重点产业提出。汽车行业兼并重组最重要、艰巨的任务是加强强强结合、提高生产集中度、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水平,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环境,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解读:我国专用车行业已经出现了集群化发展趋势,这是很重要的、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在推动专用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同时,也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治理发展环境,引导集群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解读:在全国25个城市开展的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工作中,不仅有大量的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的公交客车,还有一些新能源的环卫车辆、邮政车辆。在工信部制定的新能源汽车的准入条件中,对具有一定条件的改装类客车和专用汽车企业,在研制新能源汽车方面,允许研制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底盘。这是准入管理政策的一大突破。 ■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要优化结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解读: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要伴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改革开放是国家长期的战略。 ■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支持在境外开展技术研发投资合作,鼓励制造业优势企业有效对外投资,创建国际化营销网络和知名品牌。 解读:要加快从全球加工装配基地向研发、先进制造和服务基地转变。建立与国际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区域国际竞争实力。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以扩大汽车产品出口。 ■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 解读: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新兴服务业等新的业态产生,要鼓励发展技术性和商业性的服务业。技术性服务业包括工业设计,商业性服务业包括认证认可、市场调查、咨询、人员培训及人力资源服务、广告和会展业等。 李万里强调,要推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一方面依靠市场的力量,同时要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汽车主管部门有关汽车产业的管理体制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当前主要的任务在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