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声音
“在2015年之前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只是一个示范市场。”
实际上,尽管政府大力推广和补贴,但新能源仍然遭到市场冷遇,这提醒业界,新能源车的发展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其产业化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亦认为,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之前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只是一个示范市场,是一个产品不断改进的市场。
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张进华日前表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所以说是战略性,一方面是表明它重要,一个方向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它的技术艰巨性和挑战性,从全球总体上来说,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
是技术与成本的双向命题
张进华透露,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规划了“三步走”的产业化推进策略:2006年开始是市场准备期,2010年至2013年为发展期,在13年到15年,初步进入成熟期,要15年之后可以说是一个成熟期。
不过,某券商的汽车业分析师强调,政府的提倡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的确是一个重要机会,但最终要取得成功还需要市场来推动。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很多障碍,产品成熟度还不够,技术上也还不够完善;对于汽车企业而言,发展新能源汽车也只是在进行产品储备,主要生产厂家并没有将主要注意力放在这一领域;另外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也还不够好,相关配套设施还没有形成体系。
华泰联合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员黄未樵认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无论从技术,还是从产业化进程来看,目前并不是十分成熟;三到五年内新能源乘用车很难看到一个显著增长,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整个汽车行业最快的一个发展领域,也是汽车产业进行一次新一轮变革的机遇。
“(新能源车发展)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因为需要开发出相应的组件,又是一个成本问题,因为你的服务必须是消费者承受得起的;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个基础建设问题,所有这些要素都要同时推进,所以这是个耗时的过程。”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说,预测未来新能源车发展状况非常困难。
万钢提出四项建议
一直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示范运行的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万钢提出了优化系统、加强标准法规实施、创新商业模式和加强宣传等四项建议。
尽管现在有不少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可以通过实验室建造样车并展示,但在将其商业化的过程中,如何在合理的销售价格和良好的使用感受中间取得最佳的平衡是摆在不少车企面前的“拦路石”。从这个角度看,万钢提出的“创新商业模式”建议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