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今年以来,不少汽车品牌都感受到来自我国汽车市场的阵阵寒意。与国产乘用车消费逐渐“降温”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进口车消费却是热浪滚滚。值得注意的是,高档进口车(其中大部分排量较高)的销量持续猛涨。
■ 为“虚荣”埋单进口大排量车销量涨
我国有多少人买得起高档进口车?这恐怕没有确切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群体正迅速扩大。根据胡润研究院的数据,2010年我国“10亿富豪”的人数增加到1363名,“百亿富豪”达到97名,我国前1000名富豪平均财富比两年前增长了64%。在近年进入这一榜单的新富呈几何倍数递增的同时,进口车市也在逐级扩容。2009年,价格超过200万元以上的豪华进口轿车在我国市场销量接近800辆,2010年则超过1000辆。
各高档车品牌的年报显示,2010年高档车在我国的销量增幅位居全球之首。奥迪在华销量首次突破22万辆,宝马和奔驰同时迈过10万辆大关。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告诉记者,我国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热衷奢侈品消费,确实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关,但同时也反映出消费者虚荣心较强,存在强烈的攀比心理。通过购买高档、昂贵商品来显示、炫耀自己的社会身份,这是一种炫耀性消费,用于这种消费的物品就是炫耀性物品。高档进口车就属于此类。不少消费者将买入的大排量高档进口车看作是财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高档进口车销量上升,与我国宏观经济整体走势并不完全一致。国产车市全面下滑,惟独进口车销量大涨,这是不正常也不合理的。目前,我国奢侈品消费额已居全球之首。驾乘高档进口车,被很多人看作是成功的标志。中国逐渐形成“关系社会”,一部分人购买奢侈品,一是用于个人消费,二是送礼,这些更不应提倡。
■ 税费调节力度不够
不少专家认为,高档进口车消费持续火爆,与目前我国相关税费的调节力度不够大有密切关系。
针对汽车的税收一般分为三个环节:购置环节、保有环节、使用环节。相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在汽车购置环节上所征收的税款,在整个税收中所占份额很小,而在使用环节上征收的税款所占比例却很高,大约相当于车价的60%。在购车环节,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是采取轻税政策,即征收额较低。美国的车辆购置税属于地方税,各州收取比例不同,最多也只有6%左右。欧洲在购车环节只征收增值税,各国税率不同,意大利和法国在20%左右。购车之后的使用阶段需要缴纳燃油税等税费,欧盟各国的燃油税率普遍在200%以上,日本的燃油税率大概为120%。
我国对汽车征税主要集中在购置环节。按目前我国对大排量进口车的税率,购买一辆4.0L以上排量的进口车,需缴纳税率分别为17%的增值税、25%的关税、40%的消费税和10%的购置税。其中,只有消费税是按排量来征税,排量越大,税率越高。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关税减让承诺,从2006年7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降低汽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整车的进口税率由28%降至25%。
为抑制大排量汽车消费,2008年9月,财政部再次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大幅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排气量在3.0L~4.0L(含)的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气量在4.0L以上的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近3年来,我国进口汽车市场产品结构有所调整,但进口大排量车的火爆消费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对进口车征收关税受WTO相关规定的限制,只能在不违反WTO规定的原则下调整,对进口大排量车的财税调控主要是消费税。近年来我国对大排量车征税比例有所提高,但相关政策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告诉记者。
■ 用好税收杠杆引导理性消费
不少人认为,对大排量汽车应该征重税,现在的税费仍偏低。社会稀缺性资源被少数人占用,所造成的污染比别人大得多,这其实是少数人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应该加大税收力度。
对此,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刘佐表示,进口大排量车也是消费品,对消费的拉动也有积极意义。一些先富起来的人,购买高档进口大排量汽车,其他人无可厚非。但国家在税收方面要进行引导,对大排量汽车多征税,其目的并不是要完全限制购买进口大排量车,而是通过税收政策,引导我国消费者更理性地消费。
张斌认为:“进口大排量汽车价格弹性较低,其购买人群对税收导致的购车成本增加并不很敏感。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正在不断加大,进口大排量车单价高、排放高,对其加大征税力度可以有效增加社会财富、遏制资源浪费、重新调节收入分配,不至于让财富过分地局部累积,也可以引导理性的节约消费观。中国的现实需要公众从节能、节约资源的角度去考虑消费,以符合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崔东树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人对进口车狂热追捧,说明节能减排只是挂在嘴边,没有真正落实。这种奢侈消费观还会扰乱社会秩序,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国家应该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健康理性的汽车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