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汽车科技发展有了新指针
发布时间:2011-08-01 10:37:18

    日前,科技部发布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作了明确指示,并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等。

    与此同时,《规划》也对包括汽车在内的工业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对其技术提升、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  科技是促进汽车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规划》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家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体制活力显著增强,国民收入稳步增加,教育水平和人才质量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将保持长期向好的趋势,综合国力将再上新台阶,必将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突破能源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对科技创新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

    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汽车市场迅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历史高点,与此同时,汽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也集中显现。交通、环境、能源的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困扰着汽车工业,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出现限制汽车业发展的苗头。如果汽车社会的矛盾不尽快缓解或解决,将阻碍汽车工业的发展、乃至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决汽车社会矛盾的最主要手段,不是限制汽车工业,而是通过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提升,生产出更加高效、节能的产品。《规划》指出,我们必须科学判断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解决科技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  提高科技水平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不过,目前我国科技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规划》指出,目前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和动力亟待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相对缺乏,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自主创新政策落实需要进一步深化。而这些问题,也在汽车行业中存在。在《规划》中,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部署。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建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由目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要实现总体目标,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包括:大幅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使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使科技创新更加惠及民生;建设创新基地;进一步培养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着自主品牌竞争力较弱、关键技术差距大的问题。部分国内车企专利技术少,产品质量不过关,只一味追求产销量,甚至存在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的局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符合《规划》要求,在关键零部件技术上加大研发投入、鼓励自主创新、培养技术人才,而且还应建立起一套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体制,使技术研发能够转化成产品,并能产业化,这样才能保证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健康发展。

■  促进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在越来越严峻的环境、能源问题面前,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规划》明确要求,未来,我们需要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攻关,为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要充分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和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创新成果的集成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的步伐。

    对于汽车工业来说,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促进节能减排、缓解汽车工业与能源环境的矛盾,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大方向。《规划》明确指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化工程。《规划》要求,要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建立“三纵三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整车系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规模示范,形成整车及零部件工业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产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系统,使我国跻身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