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国内电池技术发展情况显示缺乏基础性技术研发
发布时间:2011-08-12 10:32:52

    据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的动力电池在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电池比能量、均一性、下一代电池技术储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动力电池以磷酸铁锂和锰酸锂锂离子电池为主,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磷酸铁锂电池和材料领域,有两大核心技术专利是无法绕开的,一项是包敷碳技术专利,这项专利已经在中国申请,加拿大Phostech公司拥有独家使用权;另一项是碳热还原技术专利,归美国威能公司所有,目前尚未到中国申请专利,但是威能公司已经在苏州成立了两家公司,不排除以后会在专利上做文章。我国电池制造过程中,材料纯度不能保证一致性,这使得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大打折扣。而生产电池的另一种重要产品——隔膜,更是我国电池企业的软肋,据了解,目前我国尚无一家企业具备生产占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约30%的隔膜的能力,全依靠进口。在保障电池安全性的技术措施上,国外已经成功将PTC电极、热阻涂层等新兴安全防护措施技术应用于电池产品中,在防止电池内部短路及热失控方面取得了了明显效果。国内电池厂家现在才意识到这些技术的重要性,开始着手研究。在制造方面,我国在实验室研发水平上可以和国外保持一致,但是一旦进入生产过程,受制于国产电池材料的批次稳定性、国产设备的自动化与控制水平,以及电池生产工艺水平,电池一致性和国外产品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有越拉越大的趋势。日本和韩国在这方面的优势明显,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电池成组技术方面差距巨大。据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在电池组的设计和验证能力方面比较弱,电芯的安全结构设计水平比较低。在电池管理系统、电池成组技术、流场设计、电池冷却系统的设计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确实存在巨大差距。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从政府到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重市场规模轻基础性技术开发与研究的情况,因此阻碍了我国电池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