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这片与中国相距万里的陆地,从来没像今天这般受中国汽车业界关注。今年上半年,南美国家进口中国汽车数量大幅增长,几乎取代亚洲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区域。
中国对南美汽车出口激增,似乎刺激了南美部分国家的神经。6月29日闭幕的第41届南方共同市场(简称“南共市”,南美地区最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首脑会议上,南共市重要成员国阿根廷的工业部长德沃拉·希奥尔希挑起话题,将矛头直指中国产品,她呼吁成员国重新审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警惕中国产品对南共市工业体系的“严重冲击”。
会议透出的信息让中国车企很紧张,刚开拓出的一块海外市场是否面临政策转向?不过,8月12日的一则消息让他们悬着的心放下了。
■ “一块石头落地”
8月12日,南美洲国家联盟下属的一个新组织——经济和财政委员会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后,阿根廷经济部长阿马多·布杜表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包括阿根廷在内的南美国家不会限制中国与该地区国家扩大经贸关系,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增长面临不确定因素时,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对于稳定南美国家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布杜说:“南美国家扩大和中国的贸易规模,是一个双方都能受益的好事。如果进行贸易限制甚至发生贸易冲突,只能对双方造成伤害。”他同时强调,南美国家在积极发展和中国经贸关系的同时,也需要寻求平衡。中国不断扩大从南美国家进口产品的规模和品种,对于促进双方贸易的平衡具有积极作用。
南美洲国家联盟秘书长玛利亚·梅西亚称,经济议题是南美地区各国最难取得共识的重要领域,此次会议成功达成多项协议,可以说是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南美国家对中南双边贸易的态度由消极变积极,这给中国车企吃了一粒“定心丸”,稳定的海外市场环境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条件。
■ 跨国公司感到压力
近几年,南美国家的经济形势比较稳定,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过大影响,这是南美汽车市场向好的主要原因。南美各国经济实力悬殊,其中巴西和阿根廷经济发展最快,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南美各国生产总值的 2/3。
在汽车销量普遍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乘用车恰好可以满足刚富裕起来的南美中低收入家庭需求;商用车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也很符合南美市场需求。比如今年3月18日才在巴西上市的江淮同悦,市场表现喜人,预计全年销量可达4万辆;8月1日才上市的和悦RS,预计在当地全年销量将破万辆。
在巴西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意大利菲亚特已经感受到中国车的威胁。日前,该公司CEO马尔乔内说:“巴西对菲亚特而言是巨大的市场。随着中国汽车在巴西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菲亚特必须有所警觉。”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马瑟·得伯德称:“中国车企将凭借强大的实力,将日、美、德、意等国汽车制造商挤出巴西市场。这只是时间问题。”今年上半年,巴西已经成为中国最大汽车出口目的国。
智利《三点钟报》6月4日报道,中国汽车进入智利市场5年来,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据智利汽车行业协会统计,2007年中国品牌汽车开始进入智利,当年销量仅为5425辆,市场份额2.3%。2010年中国汽车在当地的销量已达2.05万辆,市场份额升至8%。目前,中国汽车品牌在智利的数量已由5年前的4个增至16个。
■ 在南美建厂有助减少贸易冲突
中国车在南美市场销量增加,引起当地政府“警觉”,与中国汽车的“进入”方式有关。南美国家几乎没有自有汽车品牌,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公司很早就开始在南美建立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
在南美很多地区,中国车主要以进口方式销售,不进行本土化生产。因此,中国进口车猛增使南美部分国家担忧自己的工业受到冲击。通用汽车巴西分公司总裁阿迪拉说:“在巴西,进口汽车销量快速增长,严重威胁在当地进行投资的车企利益。”巴西汽车工会则担心,进口汽车增多将导致巴西就业岗位减少。
今年5月,巴西贸易部出台了有关进口汽车特别许可证的规定,许可证审批时间延长到两个月左右。此前,办理许可证几乎不用等待。媒体普遍认为,巴西政府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该国汽车制造商的利益。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车企在南美建厂成为避免贸易冲突的一条途径。据外媒报道,江淮汽车计划在巴西投入6亿美元建立工厂,预计2014年投产,产能为10万辆。今年7月19日,奇瑞汽车在巴西圣保罗州举行了工厂开工奠基仪式。据悉,该项目由奇瑞公司独资建设,总投资为4亿美元,将于2013年9月建成投产,首批计划投产的车型是奇瑞A1和风云2。两家中国企业在巴西建立独资工厂也被外界称作“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国际化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