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汽车厂商在销售渠道“收权”上表明了态度
发布时间:2011-08-26 09:31:58

    近期汽车销售渠道方面新闻不断,无论是奔驰整合销售渠道,还是一汽-大众取消部分地区的二级经销商,乃至各个经销商集团表态要上市,都显示出近期在汽车销售渠道方面有着一番争夺战。
    这不是中国汽车市场第一次出现汽车销售渠道争夺战,经历了2003年的快速发展,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加,更多的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由最初的产品竞争扩大到了渠道的竞争。而当时汽车渠道的稀缺性使得厂商在扩大经销网络时还较为依赖有经验的汽车经销商。
    此次的渠道争夺战,也是发生在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2009年、2010年两年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之下,但是争夺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阶段的争夺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厂商和总代理商之间的争夺;二是汽车厂商对整个销售渠道的控制,和大型经销商集团之间的争夺。因此,汽车销售渠道的这些变化,其实是汽车厂商对销售渠道控制的强化。
    首先,奔驰中国、北京奔驰和经销商——利星行的渠道整合问题,其实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例如曾经的奥迪中国,在几年前就已经取消,整体并入一汽-大众,成立了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利星行作为奔驰曾经的中国市场总代理,在代理权2006年收归奔驰中国之后,作为其对奔驰开拓中国市场贡献的回报,利星行成为奔驰中国的股东,拥有49%的股份,在奔驰独立经销商中有着超然的地位。由于奔驰在中国的销售渠道是走两套班子,因此内耗也是不可避免的,进口车和国产车价格的倒挂,北京奔驰主导的国产车一直亏损,促使了此次厂商整合销售渠道事件。
    其次,如果说总代理商被收权不是新鲜事,那么一汽-大众清理二级经销商可谓事出惊人。根据一汽—大众发布的《关于大众品牌非授权二级网络的通知》,一汽-大众将逐步取缔大众品牌非授权二级网络。目前二级经销商在汽车有形市场中的比例仍高达70%左右,一汽-大众此举堪称一汽-大众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渠道整治。对于此次“清理”,一汽-大众的官方说法是要维护品牌形象。诚然由于二级经销商的定价方式灵活,在没有厂家的直接监督下,其报价往往会扰乱厂家的价格政策,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有时由于虚假承诺,会引发消费者的投诉。但是根据亚市副总经理颜景辉的说法,进入亚市的二级经销商,一般都符合亚市制定的规范要求,在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上都能满足客户需求,所以不存在有损一汽-大众品牌形象的事情。因此不是所有的二级经销商都会有损一汽-大众的品牌形象,因此一汽-大众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更多的还是为了加强渠道控制。
    一汽-大众公关部部长拱兴波也表示,此次调整渠道,目的就是为了建设行业领先的终端销售渠道。据了解,一汽-大众目前正在筹建自己的物流、销售网络,在清理未经授权的二级经销商后,未来将在不具备建设4S店条件的地方,发展符合一汽大众各项标准的授权二级经销商,作为对现有4S店销售渠道的补充。
    近年来,随着中国车市的快速增长,以广汇、庞大、亚夏为代表的一大批汽车经销商实力大为增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统计,2010年百强上榜企业汽车主营业务收入为6425.61亿元,整车销售381.67万辆,约占全国销量的1/6。其中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汽车经销商集团达到13家,有两家的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雄厚的资本实力使经销集团加快了渠道建设步伐,有的经销商为了“攻城略地”甚至以5倍市盈率的价格收购4S店。经销商话语权的不断加大,使整车生产企业倍感压力,于是谋划自建销售渠道,逐渐收回总代理权,被车企认为是决战未来的战略选择。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销售渠道的整合是无法避免的事情。虽然目前无法判断厂商推出来的这些措施能否起到效果以及厂商来控制销售渠道是否是最有效的,但是已经能够看到厂商在“收权”上表明了态度。